[实用新型]一种断路器操作机构的手动操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46743.8 | 申请日: | 2007-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23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雍先康;彭昆明;顾水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50 | 分类号: | H01H71/50;H01H71/54;H01H3/20;H01H3/30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阿宝 |
地址: | 325600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断路器 操作 机构 手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动操作机构,尤其是指一种用于断路器操作机构储能的手动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断路器操作机构手动操作装置由手柄从上向下绕转轴旋转一定角度旋转,旋转一次,就实现了对操作机构进行一次储能操作,手柄上装有一掣手,它带动在转轴上的棘轮,棘轮与转轴紧密配合,在操作机构的右侧板上装一掣手,当第一次储能完毕,侧板上下方的掣手将防止棘轮复位,手柄在复位弹簧的作用力下始终回到初始状态,具体的断路器操作机构手动操作装置,如图1所示,其手柄和棘轮设在同一转轴上,其中手柄与转轴成旋转配合,棘轮与转轴成轴向固定配合,在棘轮的侧边设置有两组掣手机构,该两组掣手机构构成棘的单向旋转,从而实现转轴在一定条件下的单向旋转;上述结构的断路器操作机构手动操作装置存在以下一些缺陷:1、通过这样设计,手柄外径很大,手柄放入面罩的槽内,取手柄时不容易操作;2、由于手柄直接加在转轴上,操作力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操作方便、操作力小,动作可靠的新型断路器操作机构的手动操作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断路器操作机构的手动操作装置,包括有安装板、手柄、转轴、棘轮和掣手机构,其中转轴穿过安装板设置,所述的棘轮轴向固定设置在转轴上,所述的掣手机构与棘轮配合构成棘轮单向转动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的尾端套设在安装轴上,安装轴穿过安装板设置,所述的手柄上设置有带动掣手机构转动的连杆,所述的连杆一端铰接在手柄上,其铰接点靠近且偏离安装轴的轴心,另一端活动连接在侧板上。这样通过杠杆的原理可以使手柄转动时更省力,操作灵活。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手柄的尾端设置有复位扭簧,所述的手柄的顶端设置有锁扣装置,这样可以对未在工作的手柄进行锁定,可以有效的防止误操作,另外锁扣装置一解锁,手柄就可以被复位弹簧弹出,使用非常方便,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需要用手指抠手柄的麻烦,当然在本实用新型中,我们也可以不设置复位弹簧。所述的掣手机构包括有设置在棘轮两侧的侧板,以及设置在两侧板之间的掣手和卡簧,所述的侧板套设在转轴上并与之构成转动配合,所述的掣手通过卡簧与棘轮构成棘轮单向旋转配合,这种方式操作稳定,带动棘轮转动省力。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锁扣装置包括有底座、推钮、推杆和弹簧,所述的推杆设置在底座的容腔内,推杆与容腔底侧之间设置弹簧,所述的推钮的一部分卡接在推杆的卡槽内,所述的推杆随推钮的下拉与释放与手柄顶端的锁定孔构成锁定与解锁配合,采用这种方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当然在本实用新型中,我们也可以采用其它锁扣装置,如普通的家用锁或插销等。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安装轴的穿过安装板一端套设有安装套,复位扭簧套设在安装套上,复位扭簧一端抵触在固定设置在安装板上的销钉上,另一端固定抵触在手柄上的容置槽内,通常采用这种结果比较简单,特别是安装钮簧比较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掣手一端铰接在侧板上的销钉上,另一端活动架设在棘轮上,卡簧与掣手配合构成掣手与棘轮抵押配合,所述的安装板上另设置有防止棘轮反转的止掣手,该止掣手一端铰接在安装板上,另一端活动假设在棘轮上且该端头与安装板的销钉之间设置有拉力弹簧,这样可以很好的防止棘轮反转,并且又不影响棘轮的正转,该方式简单易行,安装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柄带动掣手机构旋转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手柄的安装复位扭簧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67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