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端子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46661.3 | 申请日: | 200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274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郑志丕;马浩云;廖启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11 | 分类号: | H01R13/11;H01R13/40;H01R33/76;H01R12/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端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端子,尤其涉及一种将芯片模块电性连接至电路板的电连接器端子。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块及电路板的电连接器端子,一般包括本体、自本体延伸设置的端子臂部、自端子臂部延伸的电性连接芯片模块的接触部以及自本体上延伸与电路板上的导电体相对应的焊接部。该端子臂部包括自本体延伸设置的延伸臂以及连接延伸臂与接触部的连接臂。使用时,芯片模块的针脚插入由端子臂部包围形成的收容腔中,并与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相配合,从而实现导电端子与芯片模块及电路板之间的电性连接。
如美国专利公告第6,319,038号所示的电连接器端子1,其包括本体12、自本体12两侧延伸设置的一对端子臂部20及位于本体12底端的焊接部14。该端子臂部20包括自本体12延伸设置的上臂21以及连接上臂21与接触部27的前臂25,本体12下方靠近焊接部处设有固持部,固持部上设有倒刺121。然而,随着电连接器的小型化、高密度的发展趋势,电连接器端子之间的间距愈来愈小,端子臂部若被缩短则会影响端子的弹性力,影响与芯片模块的结合,所以为了保持端子的弹性力,势必将端子臂部的延伸臂向下延伸以加长端子长度,但是,这将影响固持部上的倒刺的设计空间,从而影响端子插入绝缘本体时与绝缘本体之间的固持力,进而影响端子与芯片模块之间的电性连接。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可克服上述缺陷的电连接器端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增强端子固持力的电连接器端子。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端子,自上而下收容于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内,可提供芯片模块与电路板之间的电性连接,其包括基体及端子臂部,基体包括本体、固持部及焊接部,固持部上设有加强部,端子臂部自本体的相对侧边延伸而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电连接器端子于固持部上设有梯形加强部,加强了倒刺的根部结构,提高倒刺的支撑力量,增强了电连接器端子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固持力,避免端子自上向下组装入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内时产生破坏。且加强部的梯形结构可充分提供电连接器端子的延伸臂向下延伸的空间,使延伸臂不会与固持部相干涉,进而确保倒刺的设计及固持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端子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端子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端子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端子1主要用于将芯片模块(未图示)电性连接至电路板(未图示),该电连接器端子1包括基体10及与基体10一体相连的一对端子臂部20。
基体10包括本体11、自本体11向上延伸的本体头部12、自本体11向下延伸的固持部13及自本体12底端水平延伸的焊接部14。本体头部12设有凹槽120,凹槽120两旁设有与料带(未图示)相连的连接部121,本体头部12还设有自连接部121向外突伸的倒刺122。固持部13设有向外突出的倒刺132、自倒刺132向下向内倾斜延伸的导引部131及自倒刺132向上延伸的梯形加强部133。固持部13下方靠近本体11处还设有一凹槽134,可加长导引部131的长度。倒刺122、132的作用在于当电连接器端子1装入电连接器(未图示)的绝缘本体(未图示)时可增加两者之间的固持力,梯形加强部133加强了倒刺132的根部结构,提高倒刺132的支撑力量,增强该固持力,避免组装时被破坏。
端子臂部20包括自本体11相对侧边延伸而出的延伸臂21、位于端子臂部20自由端的接触部24及连接延伸臂21与接触部24的连接臂23。延伸臂21是自下方延伸且通过肘部22与连接臂23连接。接触部24为连接芯片模块的功能区,芯片模块的针脚插入端子臂部20形成的收容空间内,并与接触部24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端子1的固持部13于倒刺132上方向上延伸设有梯形加强部133,加强了倒刺132的根部结构,提高倒刺132的支撑力量,增强了电连接器端子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固持力,避免端子1自上向下组装入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内时产生破坏。另外,随着电连接器的小型化、高密度的发展趋势,电连接器端子之间的间距也愈来愈小,为了保持端子的弹性力,延伸臂21端部的肘部22须向下延伸以加长端子长度,提供端子臂部足够的柔度,本实用新型加强部133的梯形结构可充分提供电连接器端子的延伸臂向下延伸的空间,故延伸臂不会与固持部相干涉,进而确保倒刺的设计及固持功能。组装时,将电连接器端子1通过固持部13上的导引部131的导引自上向下装入绝缘本体中,通过对芯片模块施加一按压力,使芯片模块的针脚撑开电连接器端子1的接触部24,此时,电连接器端子1的延伸臂21产生弹性变形向外扩张使针脚以低插入力插入端子臂部20形成的收容空间内,芯片模块的导电体插入电连接器端子1的一对接触部24之间后并与其相互配合,本体头部12的倒刺122及固持部13的倒刺132提供电连接器端子与绝缘本体之间的固持力,梯形加强部133进一步加强倒刺132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固持力,避免端子1组装时产生破坏,从而实现电连接器端子1与芯片模块稳固的电性连接,最后将焊接部14焊接至印刷电路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66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提高发光二极管发光效率的封装结构
- 下一篇:可抽取风扇的散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