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散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6590.7 | 申请日: | 200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92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周根明;周云祥;顾晓波;马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F28D1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降低电磁除铁器线圈温度的散热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电磁除铁器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电磁除铁器是一种利用电磁场产生强大吸引力以分离物料中铁磁性杂质的设备。除铁器大多水平安装,其线圈平面处于水平位置,所以线圈中的散热体都是从水平方向插入,除铁器在连续运行时,电磁线圈的温度会上升,因此必须采取冷却措施,否则温升过高,轻则磁场强度下降,重则烧毁线圈。
目前除铁器线圈的冷却方法主要有油浸冷却法、干式冷却法,强迫冷却法和自然冷却法等,其中油浸冷却法是将绕圈浸在油中冷却,但长时间使用会使油变质。干式冷却法是在线圈中央开一中空的散热孔,在散热孔内放置散热圈,再在线圈外围放置散热片,但这种冷却法的缺点是散热圈与空气接触面积太小,当用于大功率的线圈时其散热性能更差。强迫循环风的冷却法其缺点是系统复杂、噪声大、冷却不均匀、可靠性及防尘效果差。因而实际应用受到限制;自然冷却法是采用填充导热材料的方法将热量从线圈中引出,此法存在着自重大、维修困难等缺陷。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电磁除铁器的各种散热装置存在的技术问题和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的用于电磁除铁器的散热装置。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散热装置由水平蒸发段和垂直冷凝段构成,水平设置的蒸发段一端伸入线圈的夹层之间,另一端连接到位于线圈外侧的垂直冷凝段上,所述蒸发段的内腔开有方孔、冷凝段的内腔开有1个以上的连续方孔,将蒸发段和冷凝段固定组成一个外形封闭、内腔相互连通的L型连接体。
所述蒸发段的左右两侧设置成凹凸结构,可使蒸发段互相拼接;单个冷凝段在拼接方向的宽度尺寸小于单个蒸发段在拼接方向的宽度尺寸。
所述冷凝段的外表面四周设置有若干个肋,下端面上安装有与冷凝段的内腔相连通的毛细管。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电磁除铁器的散热装置的优点如下:
(1)整个散热装置的热管与散热器同体,消除了现有技术中热管与散热器分体接触时的热阻现象,有效增加了内腔通流截面和换热面积,进一步降低了传热热阻。
(2)蒸发段两侧的凹凸结构可以拼接任意大小的组合体,方便选型安装。
(3)冷凝段用特殊型材设计,有效增加了外部散热面积,提高冷却效果。
(4)冷凝段液体依靠自身重力自然回流,无需吸液芯。
(5)结构紧凑,自重小,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电磁除铁器的线圈与散热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蒸发段1和冷凝段2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蒸发段1的横截面A-A剖视放大图;
图4是图2中冷凝段2的横截面B-B剖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散热装置由水平蒸发段和垂直冷凝段构成,其中水平段伸入线圈3的夹层之间,垂直段位于线圈3的外侧旁,水平段为蒸发段1,垂直段为冷凝段2,两段都采用专门设计的铝型材制作,在蒸发段1的内腔开有方孔、冷凝段2的内腔也开方孔并且可开1个以上的连续相通的方孔,将蒸发段1和冷凝段2在连接处固定好,组成一个外形封闭、内腔相互连通的L型连接体。
如图3所示,蒸发段1两侧具有相同尺寸的凹凸结构,以便于将其横向拼接,内腔为方孔,既节省了材料,又增加了内腔换热面积和流动截面。
如图4所示,冷凝段2的外表面四周设置若干个肋5,最大限度地提高外表面的肋化系数和肋效率,内表面的连续方孔的形状在保证流动截面积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大表面积。
冷凝段2的外形宽度略小于蒸发段1的外形宽度,以便蒸发段1在横向拼接时冷凝段2在宽度方向不会碰触。将蒸发段1和冷凝段2两种型材焊接成L型散热体,将其内腔抽真空后注入低沸点介质,这样的散热体叫做水平热管。
根据除铁器的安匝数、励磁功率计算出所需总散热量,再按线圈平面确定所需热管的数量、结构尺寸和单根热管热通量,按要求截取相应长度的水平段和垂直段型材,将它们焊接成如图2所示形状,两型材内腔必须在交界处打通,内腔的其它端口必须封闭,在冷凝段下端安装毛细管4,对内腔抽真空后再充以低沸点介质,封闭毛细管4后即完成单根热管制作。
将其水平段相互拼接后以形成与线圈平面尺寸相符的蒸发段平面,拼接后的各热管垂直段在同一垂直平面内。除铁器工作时线圈产生的热量直接传入热管蒸发段1,蒸发段1内液体受热汽化后迅速流入冷凝段2,由于冷凝段2受到外部气流的冷却,其壁面温度低于蒸发段1,流到冷凝段2的汽体在壁面凝结放热变为液体,由于冷凝段2内腔高于蒸发段1内腔,液体依靠重力回流到蒸发段1。该热管利用流体相态变化的高传热率,将热量从热管蒸发段1传到冷凝段2,热量通过热管冷凝段2的散热翅片散发到环境中,如此循环,线圈3中的热量不断被传递到环境中,达到了散热的目的,同时利用热管冷凝段2与蒸发段1位差提高介质循环速率,以及冷凝散热段外侧的高肋化系数来有效降低传热热阻,增强除铁器的散热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65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