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信息化集装箱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3953.1 | 申请日: | 200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55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祁同林;张国洪;曹洪海;鞠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8/12 | 分类号: | B65D88/12;B65D90/00;G09F3/02;G06K19/07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牛莉莉 |
地址: | 210049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息化 集装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装箱,特别是一种安装了无源电子标签的信息化集装箱。
背景技术
集装箱是国际物流的主要运输装备,国际货运的90%通过集装箱运输完成。集装箱号码是集装箱唯一的身份ID,是了解、掌握集装箱状态信息的基础。目前,集装箱的信息采集基本上由人工抄录或半自动化来完成。集装箱自动识别技术主要有图像识别技术和RFID电子标签识别技术等。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箱号识别系统是利用视频摄像设备采集集装箱各个面的图像,通过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实现对集装箱箱号的自动识别。但由于这种方式易受环境光线、阳光照射角度、空气能见度、环境湿度等环境因素和集装箱箱体颜色、箱体污损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箱号识别率一般为80%-95%。对于无法识别或识别不准确的箱号,需要进行人工处理,进行补录,对于每天进出成千上万集装箱的港口、码头来说,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很大。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箱号识别系统是一种通过非接触方式实现数据交换以达到识别目的的自动识别技术,RFID应用系统一般由电子标签、读写器、RFID天线、计算机、通信及网络设备等组成,电子标签安装在集装箱的箱体上,读写器及RFID天线安装在集装箱的运输通道或吊运设备上,由读写器读取电子标签内的集装箱号码及相关信息,并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发送至应用系统,实现集装箱身份的自动识别。这种识别技术不受雨、雪、雾、噪音、振动等环境影响,抗污染性强,不易损坏,可广泛应用于集装箱、车辆等运载工具的自动识别与管理。
电子标签一般分为有源和无源两种,有源电子标签备有独立的电源,向读写器发送集装箱身份信息,实现自动识别。相比有源电子标签而言,无源电子标签从天线射频能量中获取其工作所需的电能,具有体积小、读写距离远、成本低、免维护的特点。集装箱的使用寿命一般为10年,要求电子标签至少10年免维护,相比而言,无源电子标签更能满足集装箱自动识别的需要。将无源电子标签粘贴于集装箱上,当集装箱通过信息采集点时,可实现箱号自动识别及相关信息的采集,从而大大提高包括港口、码头等物流环节的效率,避免了目前使用的基于图像的箱号识别系统箱号识别率不高所引起的效率问题。
目前,集装箱电子标签的安装位置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固定位置不统一,一般都是按照用户需要进行设计,例如中国专利“集装箱电子标签”,200420037164.3,解决了集装箱的识别及集装箱物流信息读写的可靠和安全问题,但没有明确是有源电子标签还是无源电子标签,也没有明确电子标签的准确安装位置。中国专利“带有电子标签的集装箱”,专利号:200520121397.6,其无源电子标签安装在集装箱通风口塑料罩的表面,主要解决了集装箱表面吸收、反射电磁波从而干扰电子标签的正确识别,但该专利避免不了集装箱经过多个并行通道(如码头闸口等)时的邻道误读等干扰问题,也没有解决集装箱在大型起重机吊装过程中的识别及信息采集问题。中国专利“具有电子标签的集装箱门楣及使用该门楣的集装箱”,专利号:200520066695.X,其无源电子标签安装在门楣的外面板上,主要解决了传统电子标签安装位置不固定,而且容易受到撞击而损坏的问题,但该专利没有解决集装箱在大型起重机吊装过程中的识别及信息采集问题;以上几种集装箱电子标签的安装方式只适合特定场合的使用,不具有通用性,无法适应集装箱在水运、铁路、公路、航空等不同环节及运输过程的信息采集,如各种大型集装箱起重机、堆高机、集装箱通道及手持机移动采集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适用于水运、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运输环境进行信息采集的信息化集装箱。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信息化集装箱,其集装箱箱体上固定有电子标签,其特征是至少具有两个无源电子标签,所述的两个无源电子标签分别固定安装在集装箱箱体顶面两端的凹槽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特征是:
(1)、集装箱箱体顶面两端的无源电子标签中的一个无源电子标签与集装箱箱体门端的距离范围为大于或等于0.1m且小于1m,另一个无源电子标签与集装箱箱体前端的距离范围为大于或等于0.1m且小于1m。
(2)、箱体侧面的凹槽中安装两个无源电子标签,其中一个无源电子标签固定安装在左侧面,与集装箱箱体门端的距离范围为大于或等于0.1m且小于1m,另一个无源电子标签安装在右侧面,与集装箱箱体前端的距离范围为大于或等于0.1m且小于1m。
(3)、无源电子标签的体积(L×W×H)小于300mm×60mm×2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39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三通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