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滚筒洗衣机自动门的铰接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3398.2 | 申请日: | 200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882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郑圭凡;吴正;刘伟;张晓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F37/28 | 分类号: | D06F37/2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忠辉;姚姣阳 |
地址: | 215021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滚筒洗衣机 自动门 铰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洗衣机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装配简便、结构坚固且工作平稳性兼具的铰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民用家电产品中不可或缺的电气产品,洗衣机也不断地推陈出新。目前市场上的洗衣机按结构与洗涤方式分类,大致可以分为:波轮式洗衣机、滚筒式洗衣机、搅拌式洗衣机、喷流式洗衣机、喷射式洗衣机及振动式洗衣机,而其中尤以滚筒洗衣机较之于其它洗衣机洗净度更高、衣物磨损更少,更为节水、节电和节约洗衣粉,开始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图1是现有技术中滚筒洗衣机自动门的铰接结构外观示意图。由图可见,该铰接结构主要涉及前门圈1、后门圈2及一折弯式铰链4a,该折弯式铰链4a为由绕联结中轴翻转的两片不锈钢材质的铰片组成,且其中一片铰片通过螺钉紧固于自动门后门圈上,而前后门圈则固定在一起,通过铰链连接处自身的旋转实现滚筒洗衣机自动门的打开及关闭。
这种式样的铰接结构虽然牢固,但是零部件烦琐、装配复杂、铰接翻转不够顺畅以及其他遗留问题,并且由此引起的成本费用也相应增加。因此,设计一种可以减少部件数量,既保证同等牢固强度下装配过程的简单便捷,又可降低成本的自动门铰接结构,便成为本行业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滚筒洗衣机自动门的铰接结构,其目的在于优化滚筒洗衣机自动门的铰接结构、减少部件数量、方便安装,有效改善自动门开启和关闭的平稳性。
本实用新型滚筒洗衣机自动门的铰接结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滚筒洗衣机自动门的铰接结构,涉及前门圈、后门圈和旋接用的铰链,前门圈、后门圈和铰链通过螺钉固定在一起,其特征在于:采用压铸锌合金铰链,其于铰链本体一侧上下延伸有弯折臂,并于弯折臂顶端相对朝外延伸有转轴,通过前门圈和后门圈装配结合时将铰链转轴嵌固于自动门内,形成一整体自动门藉由被锁定的铰链在转轴上平稳绕转的铰接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自动门前门圈铰接位置铸设有嵌接用的凹槽、开口槽及限位挡片。
更进一步地,所述压铸锌合金铰链的两转轴外围还分别设有一管状铰链套,于装配时套住转轴并平置于嵌接凹槽之内。
采用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铰接结构,其有益效果为:可以在达到同样功能及牢固强度的情况下,有效减少零部件的个数及组装的工序,从而进一步降低生产制造的成本;而且采用该铰接结构后,使得自动门的开启和关闭更加平稳,提升了产品的品质,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给广大消费者也带来了更多实惠。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滚筒洗衣机自动门的铰接结构装配后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滚筒洗衣机自动门的铰接结构装配后的外观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拆分后前门圈的内视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铰接区段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拆分后压铸锌合金铰链的外观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压铸锌合金铰链装配的位置及状态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1 前门圈 2 后门圈
11 嵌接凹槽 12 开口槽
13 限位挡板 3 管状铰链套
4a 不锈钢弯折铰链 4 压铸锌合金铰链
41 铰链本体 42 钩状弯折臂
43 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滚筒洗衣机自动门的铰接结构,具体涉及:前门圈、后门圈和旋接用的铰链,特别地,采用压铸锌合金、上下转轴式的铰链,通过前门圈和后门圈装配结合时将铰链转轴嵌固于自动门内,形成一整体自动门藉由被锁定的铰链在转轴上平稳绕转的铰接结构。
如图2至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滚筒洗衣机自动门的铰接结构从外观到内部铰接处细节多角度的示意图。由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滚筒洗衣机自动门的铰接结构主要包括:前门圈1、后门圈2和旋接用的铰链4。其中,前门圈1内部铰接区段铸设有相对的两个嵌接凹槽11、开口槽12及限位挡板13;压铸锌合金铰链具有为弧形长条片的铰链本体41,并在其侧面上下分别延伸有钩状弯折臂42,且在各弯折臂42的顶端分别设有相对朝外延伸的转轴43;更完善地,压铸锌合金铰链的两转轴43外围还分别设有一管状铰链套3,用以进一步加强压铸锌合金铰链在自动门内的结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33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化散热LED路灯
- 下一篇:电力电缆导体温度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