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热管电极与动触片固定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3022.1 | 申请日: | 2007-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899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方灿榆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贝莱尔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06 | 分类号: | H05B3/06;H05B3/40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静巧 |
地址: | 223300江苏省淮***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管 电极 动触片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取暖装置加热管的固定件,具体涉及加热管电极与动触片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加热取暖装置的加热管电极与导线的连接是形成加热管供电回路的关键所在。目前电极与导线的连接方式主要有直接连接式和弹簧夹片连接式,前者常因焊接问题而容易造成电极与导线的脱落分离,后者会因电极经数次接插安装而导致弹簧夹片的松驰带来的接触不良。另外,由于加热管是有一定自重的,故在加热管的圆弧端必须另行配置固定装置,才能保持加热管的平衡不下落倾斜。否则加热管的电极端易与导线脱落,或从接触簧片中松脱出来,影响消费者的使用,同时也容易产生不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加热管与动触片固定装置,目的在于从根本上解决加热管电极与导线的连接常易松动脱落的问题,使电热管的电极始终能与连接导线的动触片保持牢靠的接触而达到电回路的畅通;另加热管的圆弧端即使不设固定装置,加热管也能平衡固定于反射板前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
本实用新型在电极与导线之间设置有动触片,该动触片及其动触片推顶弹簧同安装于动触片固定座内,该固定座与电极端座以加热管反射板前支架为中间体作相对向连接,加热管的电极端头与连接有导线的动触片直接相触,构成加热管的供电回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动触片固定座内的动触片在其推顶弹簧的作用下,使动触片始终能与加热管的电极头不偏位的紧紧相顶而不松脱,不可能造成电回路不通的现象。
(二)本实用新型的动触片固定装置与电极端座牢牢地相对吻合连接在反热管反射板前支架片上,因而无须考虑加热管因自重而带来的下垂的问题,不必再设置加热管圆弧端固定装置,可节省原材料和减少组装工序。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仰视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件3为本实用新型各组件与加热管配装顺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它是在加热管1的电极11与导线2之间设置有动触片31,且该动触片及所设置的动触片推顶弹簧32同安装于动触片固定座3内,加热管电极端头与动触片直接接触。动触片31是由阶上片311,阶片312、阶下片313组成的整体簧片,阶上片垂直于阶片一端的上方;阶下片垂直于阶片另一端的下方。
如图1、2所示,动触片固定座3呈十字连体状,中间柱体33上设有连接螺孔34,而中间柱体的两翼对称设置有动触片室35,该动触片室的前下壁及与后壁为敞口状,推顶弹簧的一端顶住动触片室的前壁351,后端顶住动触片的阶上片311。动触片31的阶片312贴合在动触片室的后下壁352的内面,阶上片311片面上设有内凹窝,电极端头顶住内凹窝,阶片312可随推顶弹簧的作用在后下壁352的内面滑动。
如图3所示,加热管的两个电极套12之间设有连接杆13,杆体上设有螺孔14共同构成电极端座,并通过螺栓15、螺母16与动触片固定座固定连接在反射板前支架片5上。
综上,本实用新型可达到预期的发明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贝莱尔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贝莱尔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30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水车窗
- 下一篇:生物质成型燃料螺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