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曝气流化床微电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42646.1 | 申请日: | 200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869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开林;陈前荣;陈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林信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74 | 分类号: | C02F1/74;C02F7/00;C02F1/5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4028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化床 电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电解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微电解法是利用金属腐蚀原理,形成原电池对废水进行处理的良好工艺,又称内电解法、铁屑过滤法等。由于该法具有适用范围广、处理效果好、使用寿命长、成本低廉及操作维护方便等优点,并可使用废铁屑等为原料,也不需消耗电力资源,具有“以废治废”的意义。目前微电解法已成功地应用于染料、印染、重金属、农药、制药、油分等废水的处理。现有微电解处理装置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固定填料微电解处理装置经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填料易结块,出现沟流等现象,大大降低处理效果。流化床虽解决了结块问题,但为确保流化态,填料需要不断循环,动力消耗较大,并且填料容易流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填料消耗量小,后续中和凝聚沉淀阶段产生的沉淀物少以及填料层不易结块,动力消耗小的流化床微电解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曝气流化床微电解装置,包括床体、床体靠近上端一侧的进水管、床体靠近上端与进水管相对一侧的出水管、床体内的填料底部的多孔支撑板,床体上部靠近出水管的出水堰,床体中间设置有一下部开孔的隔板将床体内部分为两腔,床体内两腔的底部分别设置为斗形结构,有两根高压气管分别从床体外通入床体内两腔的底部。
床体内填料的上方设置有格栅,格栅上设置有网孔,格栅上设置的网孔为圆孔,也可为矩形孔。床体内填料为铁炭填料,也可为含铝铁炭填料。床体的材质为PVC、PP等橡塑材料,或为钢砼结构,钢结构,内衬玻璃钢及橡塑材料。两根高压气管的出口朝下弯向床体底部。若干个该装置可以串联、并联使用或组合成适合处理不同水量、水质的装置。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部设计为斗形结构,反应长时间后填料颗粒逐渐变小,经支撑板的网孔进入斗底,采用气管向下冲击斗底,使沉降于斗底的细微颗粒处于流化状态,不致板结,并能与废水进一步发生微电解反应,直至全部反应消耗掉,同时使上层填料在气流浮力的作用下产生流化摩擦,充分与废水接触,同时去除附着在填料上的固态物。一方面提高水中溶解氧浓度,有利于自由基的产生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另一方面避免填料板结和提高废水的通量。进入的空气使填料浮动的同时,能够使填料产生明显的分层,从上到下颗粒依次增大,并能使附着在填料上的钝化膜、聚状物、颗粒等受到冲击得以去除。同时采用曝气流化与机械搅拌和转筒流化相比,减少了用电量,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该装置进水和出水口采用格栅,阻隔纤维等杂质进入装置,并且避免填料流失。由于空气冲击斗底使沉降于斗底的小填料颗粒处于流化状态,并进一步反应消耗掉,故本装置基本上无需排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一种曝气流化床微电解装置,包括床体2、床体靠近上端一侧的进水管1、床体靠近上端与进水管相对一侧的出水管10、床体内的填料3、填料底部的多孔支撑板6,床体上部靠近出水管的出水堰9,床体2中间设置有一下部开孔11的隔板5将床体内部分为两腔12、13,床体内两腔12、13的底部分别设置为斗形结构14,有两根高压气管7、8分别从床体外通入床体内两腔12、13的底部。
床体2内填料3的上方设置有格栅4,格栅上设置有网孔,格栅上设置的网孔为圆孔,床体2内填料3为铁炭填料。床体2的材质为PVC。
两根高压气管7、8的出口朝下弯向床体底部。
另外,格栅上设置的网孔可以为矩形孔。所述床体2内填料3可以为含铝铁炭填料。所述床体2的材质可以为PP、钢砼结构或钢结构,可内衬玻璃钢。
本装置的工作过程:
废水经进水管1进入床体2,通过格栅4阻隔纤维等杂质进入填料区域,与铁炭填料发生电化学反应,并伴有氧化还原降解和混凝等物理、化学现象。长期反应后的铁屑颗粒逐渐变小,会从多孔支撑板6的孔中落入斗底,采用曝气管7冲击斗底,使沉降于底部的小颗粒处于流化状态,继续发生反应。第一腔12反应后的水通过隔板5中下部的孔11进入第二腔13,进一步发生微电解反应,反应后的出水通过出水堰9,由出水管10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林信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林信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26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喷汽油机用活塞
- 下一篇:处理化粪池排水的生物滤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