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压无功自动补偿柜综合测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42346.3 | 申请日: | 2007-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824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施博一;姚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现代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8 | 分类号: | H02J3/18;G01R21/00 |
代理公司: | 南通市永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志京 |
地址: | 226005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压 无功 自动 补偿 综合 测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无功补偿领域中的无功自动补偿控制器。具体地说是一种低压无功自动补偿柜综合测控装置,可以进行低压无功自动补偿控制,同时可以测量、显示配电三相(线)电压、柜内三相电容器工作电流和配电功率因数等电气参数。
背景技术:
现有的低压无功补偿柜上测控部分一般由三只电流表、一只功率因数表、一只电压表、一只电压测量转换开关和一台低压无功自动补偿控制器等组成,这种组成形式结构繁杂、资源浪费、接线麻烦,同时可靠性、可维性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洁、功能齐全、质量可靠的低压无功自动补偿柜综合测控的装置,并使低压无功自动补偿柜结构简洁、资源节省、生产简易、维护方便的低压无功自动补偿柜综合测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低压无功自动补偿柜综合测控装置,有壳体和显示面板,其特征是:显示面板上有显示不少于三个配电电压显示,以及不少于三个柜内电容器工作电流显示,有不少于一个配电功率因数的显示器,配电功率因数测量电路接有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
所述的配电电压显示UAB、UBV、UCA电压或UA、UB、UC电压。电容器工作电流显示IA、IB、IC电流。显示面板上有指示柜内电容器投、退运状态的指示灯。显示面板上有不少于二个按键。电压互感器有不少于三个;电流互感器也有不少于三个。壳体或显示面板上至少有1个RS485通信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一种结构简洁、功能齐全、质量可靠的低压无功自动补偿柜综合测控装置,使低压无功自动补偿柜结构简洁、资源节省、生产简易、维护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低压无功自动补偿柜综合测控装置的电气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①—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智能控制器;
②、③、④—电压互感器,将配电电压(380V/220V)变换成①所能接受的电压信号,并将①与外部电力系统进行电气隔离;
⑤—电流互感器,将配电B相电流(0~5A)变换成①所能接受的电压信号,并将①与外部电力系统进行电气隔离;
⑥、⑦—电流互感器,将柜内电容器A、C相电流(0~5A)变换成①所能接受的电压信号,并将①与外部电力系统进行电气隔离;
⑧、⑨、⑩—显示器,分别显示配电三相(线)电压;
—显示器,分别显示柜内电容器三相工作电流;
—显示器,显示配电功率因数;
—指示灯,指示柜内各台电容器投、退运状态;
—继电器,控制接点输出,接柜内电容器控制回路,
控制电容器投、退运,同时使①与外部电力系统进行电气隔离;
—键盘,用于人机对话;
—RS-485通信接口,采用通信方式控制柜内电容器投、退运,或与外设联机或联系。
工作原理:
1)配电电压测量与显示—①通过②③④经过A/D、换算等处理测得A、B、C三相(线)电压,然后送至⑧⑨⑩分别显示;
2)柜内电容器电流测量与显示—①通过⑥⑦经过A/D、换算等处理测得柜内电容器A、B、C三相电流,然后送至分别显示;
3)配电功率因数测量与显示—①通过②③④和⑤测得配电电流、电压的相位差,经过计算得到配电功率因数,然后送至显示;
4)低压无功自动补偿控制—①通过②③④和⑤测得配电功率因数和配电无功功率值,如果无功功率(或功率因数)滞后,则通过采用接点方式或者通过采用通信方式投运电容器,如果无功功率(或功率因数)超前,则通过采用接点方式或者通过采用通信方式退运电容器,使配电无功功率控制在合适的较小值范围内(或使功率因数控制在较高值);
5)电容器投、退运状态指示—①在投运或退运电容器时,使中对应的电容器指示灯发亮或熄灭;
6)人机联系—人工通过使①感知,①作出相应反应;
7)联机—具有相应通信接口和通信规约的外设通过与本机联机,协调一致地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现代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通现代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23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