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心砖用压制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0720041724.6 | 申请日: | 2007-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37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 发明(设计)人: | 徐嘉梁;毛河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市升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8B3/26 | 分类号: | B28B3/26 |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盛建德 |
| 地址: | 215331***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空心砖 压制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墻体材料用压制模具,尤其是一种空心砖和空心砌块坯材的压制模具。
背景技术
我国耕地面积日益紧张,为保护耕地、降低能耗,建设部提出了禁止烧结砖和实心砖,用新型免烧结空心砖代替使用二千多年的烧结实心砖,这种空心砖或砌块的生产主要采用震压式和静压式砖坯压制机,然这种静压式压制机工作时脱模困难、芯柱容易断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心砖用压制模具,该空心砖用压制模具结构简单、脱膜容易、芯柱不会断裂和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心砖用压制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模框,上模在模框的上方,下模在模框的下方,模框位置固定,上模、下模可相对模框上下移动,下模支撑于机架上,油缸下端固连上模梁,上模梁下面固连上模上端,上模下端部可活动进出于模框的模腔中,若干呈间隔设置的芯柱设于模框的模腔中,芯柱活动穿过下模顶板并露出于下膜顶板上面,芯柱座板处于模框的下方,芯柱下端固连芯柱座板上面,下膜活动穿过芯柱座板,芯柱座板的上、下至少一面连于弹性体的一端,弹性体另一端位置固定,弹性体至少为两个以上的偶数,对应的两个弹性体以下膜为中心呈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
芯柱座板的上面连于两个弹性体的下端,两个弹性体的上端位置分别固定于模框中。
芯柱座板的上面连于四个弹性体的下端,四个弹性体的上端位置分别固定于模框中。
芯柱座板的下面支撑连于两个弹性体的上端,两个弹性体下端位置分别固定于机架上。
芯柱座板的下面支撑连于四个弹性体的上端,四个弹性体下端位置分别固定于机架上
弹性体可为弹簧、气缸或油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芯柱在压制时随上模下移,可提高压制效率,减少芯柱摩擦和内部压应力,防止芯柱断裂;芯柱和模框可产生相对移动,形成芯柱和模框两次脱模、减少下模脱模阻力,有利于提高机组工作速度,提高效率,降低功率消耗,达到节能、降耗的目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空心砖用压制模具,包括上模7、下模1和模框6,上模7在模框6的上方,下模1在模框6的下方,模框6位置固定,上模7、下模1可相对模框6上下移动,下模1支撑于机架上,油缸9下端固连上模梁8,上模梁8下面固连上模7上端,上模7下端部可活动进出于模框6的模腔中,若干呈间隔设置的芯柱5设于模框6的模腔中,芯柱活动穿过下模顶板并露出于下膜顶板上面,芯柱座板处于模框的下方,芯柱下端固连芯柱座板4上面,下膜活动穿过芯柱座板,芯柱座板的上、下至少一面连于弹性体的一端,弹性体3另一端位置固定,弹性体至少为两个以上的偶数,对应的两个弹性体以下膜为中心呈对称设置。
芯柱座板的上面连于两个弹性体的下端,两个弹性体的上端位置分别固定于模框中。
芯柱座板的上面连于四个弹性体的下端,四个弹性体的上端位置分别固定于模框中。
芯柱座板的下面支撑连于两个弹性体的上端,两个弹性体下端位置分别固定于机架上。
芯柱座板的下面支撑连于四个弹性体的上端,四个弹性体下端位置分别固定于机架上
弹性体可为弹簧、气缸或油缸。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图1所示:
压制过程:(此过程上模7下行和下膜1不动)
油缸9上行,模框6内加入配制好的空心砖物料,油缸9下行,带动上模梁8、上模7下行压缩物料,当压缩物料的同时,上模推动芯柱5同时下移(物料不动,物料置于下模顶板上面的模腔中)、芯柱座板4同时一起下移,弹性体受压缩或拉伸(保持有回复力),以此保持芯柱内压力不致过载,同时使弹性体产生的压力全部由物料承受,提高物料的密度。当上模7压制到一定高度后,空心砖坯压制完成。这时,上模7上行回位。
脱模过程:
下模推动砖坯上行,砖坯先与模腔壁产生滑移,完成一次脱模,这时下模、砖坯、芯柱和芯柱座板一起上行。当芯柱上行到芯柱座板与模框相接时,芯柱上行动作到位。砖坯与芯柱间产生滑移(弹性体的回复力存在),砖坯相对芯柱拔出,产生二次脱模。下模继续上行将砖坯推出模框完成脱模。为下一工作循环作准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市升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市升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17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