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砌砖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1305.2 | 申请日: | 2007-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582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金成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长湖环保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1/00 | 分类号: | E04C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1113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砌砖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良好隔音效果的建筑用砌砖。
二、背景技术
现有建筑物的结构主要分为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无论何种结构都需要砌砖来作为建筑物主体的填充物,目前砌砖的形式有多种,主要是普通砌砖和轻体砌砖,其中轻体砌砖通常为多种形式的空心砖,相对于普通砌砖能起到更好的隔音效果。但是,现有砌砖普遍存在如下缺陷:现有砌砖一般都是长方体结构,其结构单一,功能单一,两者之间的连接通常不够牢固,筑成的墙体使用期不长。普通型砌砖不仅很重而且无隔音效果,后来发明一种ALC砌砖,虽然很轻,而且能隔音,但它的结构仍然单一,操作复杂, 在耐火性、防水性、耐腐蚀性以及重量上都受到限制。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重量轻、隔音效果更好且连接更牢固的砌砖。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建筑砌砖,包括砌砖本体,其特征是:砌砖本体两个侧面分别设有对称的凹槽。
上述凹槽可以是一条,其尺寸较大,也可以是多条且相互平行,此时各槽的尺寸较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砌砖与砌砖侧面的连接处形成空隙,象这样筑成的墙要比普通砌砖筑成的墙在隔音方面效果要大很多。而且两者之间的连接也要比普通砌砖之间的连接的凝固性要大得多,筑成的墙体使用期很长。
2,本产品砌的墙体的防水性要比普通的大得多。
3,本产品不仅可以象ALC、普通砖那样填充高成建筑或做外墙,还可以用于专门做隔音墙和装饰墙,因此本产品是开发的一种多功能产品,在建筑领域,起很大的实际用处。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建筑砌砖,包括砌砖本体1,砌砖本体1两个侧面分别设有一条沿整个侧面延伸且尺寸较大的凹槽2。当然,该凹槽2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作成多条相互平行的。在使用该种砌砖砌筑墙面是,相邻两块砌砖的凹槽2对称设置形成一个空腔,可以进一步起到隔音效果,而且如果在凹槽中注入沙浆,可以增加两块砌砖连接的牢固性。
该建筑砌砖采用以下方法制备:(文中固体物指水泥和粉煤灰)
1)、将0.0125%-0.35%固体物重量的发泡剂和适量水混合后,经过高压发泡机制成泡沫,
2)、将15-90%固体物重量比的水泥、85-10%固体物重量比的粉煤灰和水按水泥加粉煤灰∶水=1.68~2.564∶1的重量比例一起搅拌混合成浆状物;
3)、通过高压将泡沫注入到浆状物内;
4)、在高压泵的输送下,将发泡后的浆状物浇筑到模具中;
5)、在自然养护的情况下,让隔音砖体成型;
6)、脱掉模具,得隔音砖体成品。
上述步骤1)中的发泡剂是蛋白质发泡剂或高分子发泡剂,当发泡剂是蛋白质发泡剂时,其与水的重量比例是1∶40,当发泡剂是高分子发泡剂时,其与水的重量比例是1∶60。并且制成的泡沫要求稳定、泡径大小均匀并在0.1~1mm,且要求含水量少。
本实用新型各项性能:
1、耐久性:
基本用无机材料制作,组织稳定,收缩、膨胀率小,对冻结溶解的耐性强。不会产生因湿气出现的结露现象,在严酷的环境中表现出很好的耐久性,也不会因为时间的流失使其性能下降。
2、平滑(表面)性:
利用震动切割方法生产,其表面的平滑程度,可以在表面用签字笔进行涂写。其平滑性不仅可以提高在建筑耐久性有很大影响的屋顶防水材料和收尾施工的附着性,在建筑内部简易施工后粉末掉落少,所以在内部收尾工作和上色作业中的费用将大大减少。
3、隔热性
本实用新型的内部中包含的80%的微小独立气泡,可以强效的断绝热传递,有效防止热损失,起到节能的效果。
4、轻量性
本实用新型的重量基本和木材相等(比重:1.5),是水泥的1/4,在建筑整体的轻量化及施工效率,减少人力等经济利益有保障,是超轻量的未来型建筑材料。
5、耐火性
本实用新型是无机材料所制不会燃烧,发生火灾时不会产生有毒气体的完全不燃材料。
6、施工性
本实用新型使施工简便。按产品的规格化,标准化和建筑工法,施工时间缩短,其费用也会大幅度降低。
7、隔音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长湖环保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长湖环保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13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