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传感定位光缆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41014.3 | 申请日: | 200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69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孙勤良;张培兴;庄浩兵;沈水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市盛信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233江苏省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感 定位 光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感定位光缆,尤其是一种带状分布式传感定位光电综合缆。
背景技术
分布式传感定位系统由分布式传感定位光缆和终端信息处理设备构成。现有分布式传感定位光缆的有效传输距离为30公里,当传输距离大于30公里时,必须增加相应的终端信息处理设备。在野外进行长距离大范围测量时,则需要单独敷设电力电缆给终端信息处理设备供电,工程量大、情况复杂、投资成本过高,大大增加了分布式传感定位系统的建设难度,不利于产品的市场化、商品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分布式传感定位光缆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满足长距离大范围传感定位要求的传感定位光缆。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传感定位光缆,包括外护套、设置在所述的外护套内的至少两组光传输单元,所述的外护套内还设置有至少一组电传输单元。
所述的光传输单元有两组,并且所述的电传输单元设置在两组所述的光传输单元之间。所述的光传输单元的核心是纤芯、所述的纤芯外包覆有粘接层、所述的粘接层外包覆有发泡缓冲层、所述的发泡缓冲层外包覆有外护层。所述的发泡缓冲层包括多个发泡孔,且发泡孔各自封闭。所述的光传输单元外侧包覆有套管。所述的外护套为扁平的带状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分布式传感定位光传输单元与电传输单元置于同一缆中,无需另行敷设电力电缆即可进行大范围长距离传感定位,减少了系统建设成本;套管提高了光纤单元的机械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传感定位光缆的立体图;
图2为传感定位光缆的径向剖视放大图;
图3为光传输单元的径向剖视放大图。
其中,1、光传输单元,2、套管,3、电传输单元,4、加强件,5、外护套,11、纤芯,12、粘接层,13、发泡缓冲层,14、外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2,一种传感定位光缆,包括外护套5、设置在所述的外护套5内的至少两组光传输单元1,所述的外护套5内还设置有至少一组电传输单元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外护套5内设置有两组光传输单元1,用于分布式传感定位;所述的两组光传输单元1之间设置有一组电传输单元3,用于终端信息处理设备的电力传输。
所述的外护套5为扁平的带状体。所述的外护套5采用了低烟无卤阻燃型材料,可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等。
所述的外护套5内设置有加强件4。所述的加强件4的材料为磷化钢丝,所述的加强件4不仅提高了传感定位光缆的机械强度,确保所述的光传输单元1与所述的外护套5的边缘的距离保持一致。同时磷化钢丝也可作为撕裂绳使用,使传感定位光缆整体更加易于剥开,使用十分方便。
所述的电传输单元3包括由直径0.1mm~1mm的退火软铜丝与任一种镀锡铜丝绞合并复绕而成的输电导体、包覆在所述的输电导体外侧的保护套。
所述的光传输单元1外包覆有套管2,所述的套管2的材料为不锈钢。
参见图3,所述的光传输单元1的核心是纤芯11、所述的纤芯11外包覆有粘接层12、所述的粘接层12外包覆有发泡缓冲层13、所述的发泡缓冲层13外包覆有外护层14。所述发泡缓冲层13的材料为聚烯烃,所述发泡缓冲层13包括多个发泡孔,所述的发泡孔直径小于20μm,且所述的发泡孔各自封闭。所述的外护层14由硬质塑料或钢、铝等金属材料包覆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市盛信电缆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吴江市盛信电缆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10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