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换热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40783.1 | 申请日: | 2007-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93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军;叶永青;李文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三佳谊华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F1/04 | 分类号: | F28F1/04;F28F1/02 |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蒋光恩 |
| 地址: | 2454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技术,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换热器。
背景技术
如本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所示,现有空调的换热器翅片2(即散热片),其结构一般为在每片薄片上加工有按一定间距分布的柱状凸台7,如图3所示,凸台7内开有垂直于薄片的通孔,凸台7上端设有沿径向向外的凸台翻边9。凸台7中的孔即热交换管安装孔5,各换热器翅片2上的热交换管安装孔5是相贯通的,用于穿过热交换冷媒管道(一般为铜管),所述的冷媒管的形状为往复弯曲的热交换管6。如图2所示,由于孔与孔之间是不连通的,因此,在制造换热器1的过程中,必须将热交换管6制成若干发卡式U形管即长U形管3以及相配套的若干U形弯管连接头4,每次穿管只能将每根发卡式U形管即长U形管3一一穿入热交换管安装孔5,每根长U形管3穿两个孔,再通过一端的两个管口焊接小的U形管即U形弯管连接头4,把各个发卡式长U管连通成一个完整的管路,形成冷媒的循环回路。U形弯管连接头4与长U形管3连接处为U形管焊接点10。所以,U形管焊接点10的数量较多,而U形管焊接点10的质量有缺陷时,极易产生冷媒的泄漏。上述结构和制造工艺上的缺点是:装配及焊接工序复杂;焊接点多,管路容易造成出现泄漏;必须经过严格检漏,增大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换热器,其目的是提高换热器的可靠性和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提供的这种新型换热器,包括多片间隔层叠的换热器翅片,所述的换热器翅片上设有多个贯穿所有换热器翅片的热交换管安装孔,往复弯曲形状的热交换管的直管部分穿入热交换管安装孔,且为互相接触的配合,分布在同一行上的热交换管安装孔,在每个孔的一侧与相邻的另一孔之间设有与孔贯通的长槽,所述的长槽在该行上形成隔两个热交换管安装孔的间隔分布。
本实用新型中的凸台结构:所述的换热器翅片上的热交换管安装孔位置,设凸台,所述的凸台分布在每片换热器翅片的一个面上,其一端与换热器翅片紧固连接,所述的热交换管安装孔设在凸台的中心,凸台的另一端的孔口设有沿径向向外的凸台翻边,所有凸台在轴线方向上的高度一致。
所述的长槽贯穿所述的凸台,使凸台形成与槽宽相同的缺口。
热交换管安装孔的颁分布方式有下列两种优选方案:
所述的同一行上的热交换管安装孔,其分布的方向与换热器的边缘平行;
或者所述的同一行上的热交换管安装孔,其分布的方向与换热器的边缘形成一个小于90°的夹角。
所述的长槽的槽宽小于热交换管安装孔的孔径。
所述的热交换管一边的弯曲部分的断面形状为椭圆形,其椭圆的短轴方向为所述的长槽的槽宽方向,且管的短外径小于长槽的槽宽。
不同行上的热交换管安装孔错开分布。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本实用新型的制造工艺得到简化,因为冲压工艺比焊接工艺更加简单,完全省略了焊接工序和小U弯零件,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工成本下降;由于换热管路焊接点大大减少,所以克服了冷媒在焊接点产生泄漏的隐患,提高了换热器的工作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说明书背景技术所涉及的空调换热器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说明书背景技术所涉及的空调换热器翅片的穿管及管道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空调换热器翅片上的安装孔及凸台的剖面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空调换热器翅片的穿管方式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换热器,2、换热器翅片,3、长U形管,4、U形弯管连接头,5、热交换管安装孔,6、热交换管,7、凸台,8、长槽,9、凸台翻边,10、U形管焊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三佳谊华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黄山三佳谊华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07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