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自动牛奶高位真空循环闪蒸板式冷凝机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0356.3 | 申请日: | 200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50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振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振先 |
主分类号: | A23C1/12 | 分类号: | A23C1/1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徐冬涛 |
地址: | 211316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牛奶 高位 真空 循环 闪蒸 板式 冷凝 机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乳品机械,具体地说是一种全自动牛奶高位真空循环闪蒸板式冷凝机组。
背景技术
我国实施乳品加工业发展战略的重点领域是针对制约我国乳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与设备,依据引进消化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科技攻关,争取在关键技术和设备上取得突破,推动我国乳品加工业的科技进步。真空闪蒸机组就是其中关键技术与设备之一。
先进的真空闪蒸机组是用来提高液体奶中总乳固体含量,改善牛奶风味。目前国内仅有几家大型有实力的乳品企业采用进口的真空闪蒸设备。其原因有:
1、设备价格高,体积庞大,以处理量5000-20000升/小时为例,其长宽高体积达到3.5×2.5×5.0m,水分蒸发能力小于6%。
2、设备自动化程度达不到要求,不能与巴氏杀菌机、均质机自动化连机使用,自身也不能实现智能化控制。
3、设备能耗高:蒸汽消耗量/水分蒸发量=0.6/1.0。
因此开发全自动真空闪蒸机组势在必行,这样不仅可以大大节约能源,降低投资成本和生产成本,而且对提高产品质量也有重要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则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节约能源、成本低、产品质量好的全自动牛奶高位真空循环闪蒸板式冷凝机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
一种全自动牛奶高位真空循环闪蒸板式冷凝机组,其特征是它包括有闪蒸罐1,闪蒸罐1的上端通过蒸发管2连接冷凝板式换热器3的一端,冷凝板式换热器3的另一端连接冷凝水泵4,冷凝板式换热器3上还连接有真空泵,闪蒸罐1下端的出料口通过高位奶管5连接出料泵6的进口,出料泵6的出口连接出奶管7,出料泵6的出口还通过连接管与两段式板式换热器8的进口连接,两段式板式换热器8的出口连接闪蒸罐1上的进奶口。
所述的冷凝板式换热器3的出口处设有一个气水分离器。
所述的出奶管7上设有密度检测仪。
所述的闪蒸罐1由上部锥形顶、中间直筒和下部锥形底三部份组成,在中间直筒和下部锥形底外侧设有冷却夹套,通过冰水进入冷却夹套去除牛奶泡沫,抑制牛奶起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处理量大,适合大型乳品企业的需求。
2、自动化程度高,适合现代乳品企业自动生产线的需要。
3、水分蒸发量高,水分蒸发量0-10%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和自动控制,总乳固体含量提高0~1.37%。
4、能耗低,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5、能生产出高品质的乳制品,提高了总乳固体含量,改善风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闪蒸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闪蒸罐1设置在支架9上,使之处于高位,操作时可能过爬梯10爬上支架9对闪蒸罐1进行操作。闪蒸罐1的上端通过蒸发管2与冷凝板式换热器3连接,冷凝板式换热器3上通上循环水冷却系统,用于将从蒸发管2进入到冷凝板式换热3中的二次蒸汽进行冷凝。冷凝板式换热器3的出口带有一个气水分离器,分离不凝性气体和冷凝水,冷凝水的排放靠冷凝水泵4抽出,并装上真空保护阀。冷凝板式换热器3还连接了真空泵,用于抽出蒸发过程中的不凝性气体和制造系统内的真空,从而使闪蒸罐1内牛奶中的水分蒸发。上述的真空泵可以采用3.0kw水循环式真空泵抽真空。闪蒸罐1由部锥形顶、中间直筒和下部锥形底三部份组成。闪蒸罐1的中间直筒部分带有切线进料口11和降膜生成装置12,用于牛奶的进入;上部锥形顶连接蒸发管2,下端锥形底的浓奶出料口通过高位奶管5连接出料泵6的进口,出料泵6的出口连接出奶管7,生产出浓奶即从中泵出。出料泵6的出口还通过连接管与两段式板式换热器8的进口连接,两段式板式换热器8的出口连接闪蒸罐1上的切线进料口11,出料泵6以3倍的进料量泵出浓奶,其中1/3送入杀菌机加热段升温杀菌,另2/3被泵入板式换热器C进行加热,以补充闪蒸过程中失去的热量,再回到闪蒸罐1中继续闪蒸。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高位闪蒸罐1,有效克服了15kw出料泵6的吸料阻力,降低了出料泵能耗和因为高真空度引起的出料泵轴密封易漏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振先,未经李振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03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