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39613.1 | 申请日: | 2007-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282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汉明;渡边常基;肖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02 | 分类号: | H01R13/502;H01R13/504;H01R13/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通用串行总线接口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中国大陆专利第CN 2507155Y号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以及包围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其中,金属壳体设有顶壁,顶壁两侧边延伸有侧壁,另外在顶壁的后端也延伸有端壁,该端壁垂直折弯抵接于绝缘本体后端面,然,在实际使用中,由于插入力的影响,上述端壁受到绝缘本体后端面的推力而有向上翻转的风险,从而绝缘本体与金属壳体就会脱落。
鉴于以上弊端,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电连接器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绝缘本体与金属壳体结合较好的电连接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以及包围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该金属壳体分为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后部设有左右向条状金属板,该金属板设有向下折弯且卡持于绝缘本体后部的横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壳体后部设有左右向条状金属板,该金属板端部设有向下折弯且卡持于绝缘本体后部的横钩,由此,使得金属壳体与绝缘本体结合得更为紧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一角度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组装图,该电连接器100包括金属壳体3、组装于该金属壳体3内的绝缘本体1以及收容于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端子2。
请参阅图1至图3,金属壳体3包括上壳体31和下壳体32。上壳体31与下壳体32共同形成收容空间30。下壳体32为金属板冲压而成,由下板320及自下板320两侧经折弯后分别延伸的下底板321组成,其中下底板321与下板320大致平行,下底板321的两个端部向外延伸有铆接脚3211。下板320与下底板321相邻的两侧自下板320后端向后延伸有纵钩3201,该纵钩3201后端向上折弯且抵接于绝缘本体1的后端。上壳体31为金属板冲压而成,上壳体31包括上板310,自上板310两侧延伸的侧板311,以及自侧板311的末端延伸的上底板312,该上底板312上相对地形成有一对铆接口3121,当上、下壳体31、32配合在一起时,铆接口3121正好容纳下壳体32的铆接脚3211,以将上、下壳体31、32组装起来。上板310与上底板312大致平行,在上板310的后端设有开口3103并由该开口3103中间位置向后延伸有左右向的条状金属板3102,该条状金属板3102端部向下折弯形成横钩3101。
请参阅图2及图3,绝缘本体1包括大致呈长方体状的基部11及自基部11前端向前延伸的扁平状舌部12。基部11均匀分布有若干前后向的第一收容通道111,该第一收容通道111区域的两端设有两个限位凸台112,该限位凸台112抵接于下壳体32的纵钩3201的内侧。基部11顶面凹陷有收容横钩3101于内的凹槽113,该凹槽113两侧为凸伸的卡持台114,卡持台114卡持于上壳体31的开口3103中。当上壳体31与绝缘本体1组装在一起后,上壳体31的横钩3101抵住绝缘本体1的凹槽113的前壁115。舌部12设有收容端子2的第二收容通道121,在靠近舌部12末端位置,设有通孔122。
端子2包括焊接部21、自焊接部21向前延伸的连接部22,以及自连接部22向前延伸的接触部23。焊接部21用于端子2和PCB板4焊接。接触部21用于和对接连接器(未图示)中相关元件电性接触导通。端子2的接触部23收容于上述第二收容通道121,而末端向下折弯收容于绝缘本体1的通孔122中,连接部22前端抵接于绝缘本体1基部11前端面,连接部22中间则收容于上述第一收容通道111中。整个连接部22跨在上述基部11上,接触部23设有卡刺(未标示),并通过卡刺卡持于上述第二收容通道121中,这样,端子2牢固地卡持于绝缘本体1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96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话筒消音器
- 下一篇:PCB设备上的转动电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