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力转向油罐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9089.8 | 申请日: | 2007-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929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曹中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志平 |
主分类号: | F15B1/26 | 分类号: | F15B1/2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3014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转向 油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机械领域,涉及到一种汽车动力转向液压系统中机油滤清与存油用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动力转向油罐的构造是螺母、上盖、密封圈、加油滤网、弹簧、垫片、外胶圈、罐体、隔板、进油口、出油口、滤芯、油标、拉杆组成。这样的油罐在工作过程中,大量的热在油体循环过程中被带入罐体内,使罐体内的少部分的油气化混在油罐中空气中,形成了含油的气体,这种气体不断的受热膨胀,因油罐的体积是固定的,使得气体的气压增大,当气压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破坏了油罐上盖处密封圈的密封效果,气体便渗出油罐,在常温下,气体中的液压油又恢复成液体状态,附着在动力转向系统表面上,液压油再次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及部分气体,从而损坏了动力转向系统,大大缩短了动力转向系统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油罐液压油渗漏导致转向系统污染的问题,而设计了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主要有罐体、进油接头、出油接头、回油接头、通气钢管、油气分离头、滤芯总成、压簧定位压块、压缩弹簧、压紧阀、油罐盖、安装支架组成。罐体由聚碳酸脂材料制成,上罐体和下罐体之间通过螺纹对接,螺纹连接用胶水固定,连接处有密封圈,使罐体整体保持密封性,进油接头、出油接头、回油接头在下罐体注塑时直接嵌在罐体上,回油接头罐体内部分与通气钢管螺纹对接并用密封胶密封,通气钢管拧上油气分离头延伸至罐体顶部,滤芯总成一端与进油接头伸入罐体内一端连接,连接处有密封圈密封,滤芯总成另一端与压簧定位压块相连,压缩弹簧安装在压簧定位压块与压紧阀之间,使滤芯总成保持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的油气分离头是一次注塑成型的,在油气分离头的壁上设有多个进气孔和多个出油孔,进气孔和出油孔是呈交错的空间位置,在油气分离头内有腔体,用于液压油的液化聚集,油气分离头与通气钢管以螺纹对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工作时,含油气体不再聚集在油罐内部受热膨胀,而是从油罐内部通过油气分离头与通气钢管组成的迷宫结构聚集到回油接头处集中处理,含油气体不再从油罐盖处渗出,保证了动力转向系统的清洁,从而延长了动力转向系统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油气分离头的剖视图。
图中:1、上罐体,2、下罐体,3、出油接头,4、回油接头,5、进油接头,6、Ф22密封圈,7、罐体密封圈,8、滤芯总成,9、压簧定位压块,10、压缩弹簧,11、压紧阀,12、盖密封圈,13、油罐盖,14、通气钢管,15油气分离头,16、安装支架,17、进气孔,18、出油孔,19、腔体,20、螺纹对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参见附图,上罐体(1),下罐体(2),进油接头(3),回油接头(4),出油接头(5),Ф22密封圈(6),罐体密封圈(7),滤芯总成(8),压簧定位压块(9),压缩弹簧(10),压紧阀(11),盖密封圈(12),油罐盖(13),通气钢管(14),油气分离头(15),安装支架(16)。进油接头(3)、回油接头(4)和出油接头(5)在下罐体(2)注塑时直接嵌在下罐体(2)上,保证了油罐的密封性能,下罐体(2)和上罐体(1)是由聚碳酸脂材料制成,下罐体(2)和上罐体(1)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连接处用罐体密封圈(7)密封,为了能够排出罐体内的膨胀的含油气体,在罐体内设置了通气钢管(14),与油气分离头(15)组成迷宫结构,通气钢管(14)贯穿下罐体(2)和上罐体(1),与回油接头(4)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连接处用密封胶密封,滤芯总成(8)一端与进油接头(5)相连,连接处用Ф22密封圈(6)密封,滤芯总成(8)的另一端与压簧定位压块(9)相接,压簧定位压块(9)与压紧阀(11)之间由压缩弹簧(10)相接,使滤芯总成(8)保持固定的位置,压紧阀(11)与上罐体(1)的内槽相接触,油罐盖(12)和上罐体(1)连接处有盖密封圈(12)密封。
油气分离头(17)的结构,参见附图四,油气分离头(15)一次注塑成形,在油气分离头(15)的上设有多个进气孔(17),和多个出油孔(18),在油气分离头内有腔体(19),含油气体通过进气孔(17)进入腔体,含油气体内的部分液压油在腔体内液化聚集,液压油再通过出油孔(18)回流到油罐内,进气孔(17)和出油孔(18)呈空间交错位置,油气分离头(15)通过螺纹对接口(20)与通气钢管(14)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志平,未经张志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90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