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9010.1 | 申请日: | 200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54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发明(设计)人: | 沈友棣;黄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6 | 分类号: | H01R13/46;H01R13/506;H01R13/4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通用串行接口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电连接器,一般包括绝缘本体、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以及围设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壳体,绝缘本体一般为塑料材料注塑成型而成,包括舌部及凸伸于舌部的基部,该舌部为平坦状壁面,两侧凸伸斜壁,舌部设有若干收容通道,收容端子于其内,该收容通道贯穿基部,这样在绝缘本体中凸伸有基部的地方横截面发生很大变化。由于绝缘本体厚度的差异,凸伸基部的位置横截面大,单位长度上分布较多的塑胶,其产生的收缩比舌部大,因此完全凝固时会存在应力,进而导致绝缘本体发生翘曲,影响产品的品质。
鉴于以上弊端,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电连接器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可以改善绝缘本体的翘曲现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以及围设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壳体,由塑胶材料注塑成型的绝缘本体包括舌部及凸伸于舌部的基部,基部有沿对接方向的纵向及相对的横向,该基部有后端面,该后端面中间位置设有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绝缘本体后端面中间位置设有孔,这样,绝缘本体塑胶沿纵向分布大致均匀,在使得凝固时基部与舌部的收缩比例接近,从而改善绝缘本体的翘曲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组装图,对照图2及图3,可发现该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1内的端子2,以及围设于绝缘本体1外的金属壳体3。
绝缘本体1为塑胶材料注塑成型而成,包括大致平坦的舌部12及凸伸于舌部12的基部11,该舌部12为平坦状壁面,两侧凸伸斜壁121,舌部12设有若干收容通道122,收容端子2于其内,该收容通道122贯穿基部11,基部11有沿对接方向的纵向及相对的横向,基部11有背离对接方向的后端面112,后端面112中间位置设有方形孔111。
端子2包括接触部21,自接触部21延伸的连接部22,以及自连接部22延伸的焊接部23。
金属壳体3分上壳体31与下壳体32。上壳体31包括上板310及自上板310两侧延伸的第一侧壁311,上板310前端设有槽孔3101,第一侧壁设有凸块3111。下壳体32包括下板320及自下板320两侧延伸的第二侧壁321,第二侧壁321相应上述第一侧壁311凸块3111设有开口3211。下板320前端两侧连接形成插接部322,该插接部322设有弯曲的第三侧壁323。插接部322后端设有相应上板310槽孔3101的凸片3221。
组装时,将端子2插入绝缘本体1的收容通道122,然后将绝缘本体1由后向前插入下壳体32,此时,下壳体32插接部322的第三侧壁323与绝缘本体1舌部12的斜壁121相抵接,由于下壳体32设有弯曲的第三侧壁323,且其为上窄下宽的设置,这样绝缘本体1的舌部12斜壁121与其相适应,防止绝缘本体1松动。接着,盖上上壳体31,上壳体31第一侧壁311的凸块3111收容于下壳体32第二侧壁321的开口3211中,至此整个电连接器100组装完毕。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绝缘本体1基部11后端面112横向中间位置设有孔111,通过设置孔111,绝缘本体1塑胶沿纵向分布大致均匀,使得凝固时各部分的收缩比例接近,从而改善绝缘本体1的翘曲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孔111于基部11后端面中间位置设置,另外为达到改善翘曲的目的,也可以于该绝缘本体1的基部11后端面,设置若干均匀分布的孔。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90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