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止流夹的留置针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38724.0 | 申请日: | 200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23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吴林元;李卫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林元 |
主分类号: | A61M25/06 | 分类号: | A61M25/06;A61M5/32;A61M5/15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101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止流夹 留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特别涉及医学临床上使用的带止流夹的留置针。
背景技术
目前的留置针包括导管座、长导管及连接件,长导管的一端与导管座相连接,长导管的另一端与连接件连通,连接件的端口处一般配备肝素帽进行封口,长导管上还套设有止流夹。如图1所示,止流夹上设有通孔,通孔向下延伸有止流缝,长导管穿设在通孔内,需要结束输液时,将长导管移动到止流缝即可阻止液体的流过,实现止流。但是,这样的止流方式在实际操作中,会产生负压而回血,并且形成血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止流夹的留置针,该留置针的止流夹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避免了回血的产生、血栓的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止流夹的留置针,包括长导管,长导管的一端连接有导管座,长导管的另一端连接有连接件,长导管上设有止流夹,所述止流夹至少包括两个夹持部,两夹持部对应地设置在长导管的两侧,两夹持部可相对靠近使长导管止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止流夹的留置针,包括长导管,长导管的一端连接有导管座,长导管的另一端连接有连接件,长导管上设有止流夹,所述止流夹至少包括两个夹持部,两夹持部对应地设置在长导管的两侧,两夹持部可相对靠近使长导管止流;
所述止流夹由一个条形片弯卷而成,条形片的两端可相互卡接,止流夹前后两侧的条形片上开设有对应的通孔,长导管穿设在两通孔内,两夹持部分别设置在止流夹上下两侧的条形片的内壁上,条形片的两端相互卡接时,两夹持部向内压紧长导管实现止流。
本实用新型更详细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止流夹的留置针,包括长导管,长导管的一端连接有导管座,长导管的另一端连接有连接件,长导管上设有止流夹,所述止流夹至少包括两个夹持部,两夹持部对应地设置在长导管的两侧,两夹持部可相对靠近使长导管止流;
所述止流夹由一个条形片弯卷而成,条形片的两端可相互卡接,止流夹前后两侧的条形片上开设有对应的通孔,长导管穿设在两通孔内,两夹持部分别设置在止流夹上下两侧的条形片的内壁上,条形片的两端相互卡接时,两夹持部向内压紧长导管实现止流;
所述止流夹包括固定段和动作段,固定段的段口上设有卡片,卡片与固定段之间形成有卡口,动作段的段口可伸入卡口中并抵在卡片的内端面上;所述两夹持部中的一个设置在动作段上。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的长导管穿设在止流夹中,若想止流时,只要下压动作段,使动作段的段口卡入卡口,两夹持部就会向内压紧长导管,实现止流,因此这种止流夹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2.本实用新型在止流时,不会产生回血,避免了血栓的形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现有技术中止流夹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止流夹未止流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止流夹止流时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止流夹的侧视图。
其中:1长导管;2导管座;3连接件;4止流夹;5条形片;6通孔;7夹持部;8固定段;9动作段;10卡片;11卡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2至图4所示,一种带止流夹的留置针,包括长导管1,长导管1的一端连接有导管座2,长导管1的另一端连接有连接件3,长导管1上设有止流夹4,止流夹4由一个条形片5弯卷而成,条形片5的两端可相互卡接,止流夹4前后两侧的条形片5上开设有对应的通孔6,长导管1穿设在两通孔6内,止流夹4上下两侧的条形片5上分别向内延伸有夹持部7,条形片5的两端相互卡按时,两夹持部7向内压紧长导管1实现止流。
止流夹4包括固定段8和动作段9,固定段8的段口上设有卡片10,卡片10与固定段8之间形成有卡口11,动作段9的段口可伸入卡口11中并抵在卡片10的内端面上;两夹持部7中的一个设置在动作段9上。
想要止流时,只要下压动作段9,使动作段9的段口卡入卡口11,两夹持部7就会向内压紧长导管1,实现止流。这种留置针的止流夹4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避免了回血的产生、血栓的形成。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林元,未经吴林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87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