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灯近远光调节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7905.1 | 申请日: | 200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94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范运均;刘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阳雪莱特汽车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11/18 | 分类号: | F21V11/18;B60Q1/14;F21W101/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新苏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鸣石 |
地址: | 212323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灯 近远光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灯近远光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上夜间所使用的前照灯,根据不同行车路况照明要求,需具有切换远光灯、近光灯的功能。通常的前照灯为了兼顾近远光的照射光形,其配光系统的设计非常复杂,而且车灯的形状又受到车形的限制。现有的一些车辆的前照灯由一个光源及反射镜构成,为了能按照国际形成两种不同的照射光形,采用一个遮光片的形式来完成远换光的变换,但是现有的一些变换光形的遮光结构,为了满足变光时的性能指标,其结构比较复杂,降低了可靠性同时增加了产品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灯近远光调节装置,它结构简单,近远光切换精度较高,使用可靠性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灯近远光调节装置,它包括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有一通光孔,该通光孔上设置有用于对车灯光束作近光配光的遮光片,所述遮光片与一拉杆连接,所述拉杆可带动遮光片偏离通光孔,拉杆上连接一可产生磁力拉动拉杆的电磁线圈,在拉杆上还设置有与电磁线圈磁力拉动拉杆运动方向相反的回力装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灯近远光调节装置,它包括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有一通光孔,该通光孔上设置有用于对车灯光束作近光配光的遮光片,所述遮光片与一拉杆连接,所述拉杆可带动遮光片偏离通光孔,拉杆上连接一可产生磁力拉动拉杆的电磁线圈,在拉杆上还设置有与电磁线圈磁力拉动拉杆运动方向相反的回力装置。所述遮光片通过限位杆与安装座相连。所述拉杆可带动遮光片沿安装座表面移动。
本实用新型详细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灯近远光调节装置,它包括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有一通光孔,该通光孔上设置有用于对车灯光束作近光配光的遮光片,所述遮光片与一拉杆连接,所述拉杆可带动遮光片偏离通光孔,拉杆上连接一可产生磁力拉动拉杆的电磁线圈,在拉杆上还设置有与电磁线圈磁力拉动拉杆运动方向相反的回力弹簧。所述遮光片通过限位杆与安装座相连。所述拉杆可带动遮光片沿安装座表面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的车灯近远光调节装置,在近远光的切换时动作精度较高,不会产生除近远光光形之外的其它光形,同时在光形切换时不发生光形的抖动,如装置发生故障能保证自动回复到近光光形,保证车辆的灯光在夜间行驶中的可靠性。
2.本实用新型的车灯近远光调节装置,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近光配光时)。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远光配光时)。
其中:1遮光片;2限位杆;3拉杆;4回力弹簧;5电磁线圈;6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车灯近远光调节装置,它包括安装座6,安装座6上设置有一通光孔,该通光孔上设置有用于对车灯光束作近光配光的遮光片1。
本实用新型通过遮光片1控制远近光,遮光片1卡在拉杆3上,通过限位杆2与安装座6连接。拉杆3可带动遮光片沿安装座表面移动以偏离通光孔。拉杆3上连接一可产生磁力拉动拉杆3的电磁线圈5;在拉杆上还设置有与电磁线圈5磁力拉动拉杆3运动方向相反的回力弹簧4。
工作时,遮光片1与安装座6处于叠合状态,遮覆在通光孔上,对反射镜射出的光束作近光配光以符合近光的配光要求(如图1所示)。当需要远光时,驾驶员按下切换开关,电磁线圈5通电,产生磁力拉动拉杆3,拉杆3带动遮光片1移动,此时对反射镜的光束作远光配光(如图2所示)。使用远光完毕后,驾驶员按下切换开关,电磁线圈5断电,回力弹簧4的弹力促使遮光片1复位,遮光片1再对反射镜的反射光束作近光配光以符合近光要求。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车灯近远光调节装置还可具有多种变换及改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总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包括那些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变换或替代以及改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阳雪莱特汽车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丹阳雪莱特汽车照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79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