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转接头密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7791.0 | 申请日: | 2007-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20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姜洪;马海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圣邦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7/08 | 分类号: | F16L27/08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友福 |
地址: | 325038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接头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接头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旋转接头是液压起重机起升机构的重要组件,通常由具有阶梯形内腔的壳体、端盖、轴承、轴承挡圈、压环、多层V形密封圈、支承环、压板和压紧弹簧组成,轴承、轴承挡圈、压环、多层V形密封环及支承环套设在回转轴上后设置在壳体的阶梯形内腔中,压板和压紧弹簧设置在支承环的后侧,压板在压紧弹簧的作用下抵压在支承环后侧端面上,并由端盖封闭,壳体的后侧端面上设有进油孔。这种结构的旋转接头长期存在密封圈使用寿命短密封机构易失效、经常出现漏油现象,严重影响起升机构正常运行。其失效机制是在高油压作用下,受压密封圈变形后内孔圈易卷入压环与转轴之间的间隙,不仅密封圈快速损坏,并使轴密封段圆柱表面受损,造成密封失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保持回转轴高压V形密封圈密封性,延长工作寿命的旋转接头密封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专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旋转接头密封装置,包括壳体、压环、V形密封圈、支承环,其特征在于:在压环和V形密封圈之间的回转轴上设有由聚四氟乙烯制成的、截面为V形的V形挡圈,V形挡圈的内孔直径与回转轴的外径零配合。
本实用新型重构的旋转接头密封装置,由于在压环与密封圈之间增设聚四氟乙烯V形挡圈,切断了将V形密封圈卷入轴圈间隙的路径,这种构造既不增大密封的摩擦发热,又保证V形处于正常密封状态,可从机理上根治漏油现象,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1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仍包括壳体1、端盖2、轴承3、轴承挡圈4、压环5、多层V形密封圈6、支承环7、压板8和压紧弹簧9,轴承挡圈4的直径大于压环5直径与阶梯内腔配合,在压环5和V形密封圈6之间还设有截面同样为V形的V形挡圈10,V形挡圈10的两侧曲面形状分别与压环5和V形密封圈6相贴的面的形状相配,轴承3、轴承挡圈4、压环5、V形挡圈10、多层V形密封圈6、支承环7依次套设在回转轴11上后设置在壳体1的阶梯形内腔中,V形挡圈10材质为聚四氟乙烯,成型后其内孔直径与回转轴11的外径零配合,压板8和压紧弹簧9设置在支承环7的后侧,压板8在压紧弹簧9的作用下抵压在支承环7后侧端面上,并由端盖2封闭,壳体1的后侧端面上设有进油孔。
从壳体1的进油孔引入的工作高压油,通过回转轴中心孔引出。藉助压环5的限位,在回转轴轴端容腔中的高压油压作用于支承环7,形成对V形密封圈6的压紧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圣邦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圣邦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77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手电筒
- 下一篇:承压式平板太阳能集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