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模EL灯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7514.X | 申请日: | 200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486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吴华夏;刘劲松;胡海城;邱祚良;毕竞;刘娟;李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5B33/14 | 分类号: | H05B33/1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光 |
地址: | 241000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模 el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器件,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导航的双模EL(电致发光)灯。
背景技术
夜视镜安装在飞行头盔上悬挂于眼前,它使飞机具备了一定的夜间行动能力,增加了飞行时间。仅安装夜视镜并不能使飞机具有夜间执行任务的能力,还必须在驾驶舱内部和外部配备灯光修正,这样才能够发挥其全部性能。外部灯光需要修正以达到“夜视镜友好”和“夜视镜隐藏”指标。“夜视镜友好”是指在导航灯灯光组件上增加灯光替代物,使外部灯光除掉接近红外线光谱区的部分,因此所戴的夜视镜不会受其影响。“夜视镜友好”修正仍保留最初外部灯光的色彩和亮度,因此易于被无夜视镜飞行员发现,并能满足地面值勤人员的需要。因此,“夜视镜友好”状态下的灯光允许飞行员在整个飞行空间都佩戴夜视镜。“夜视镜隐藏”修正为飞机外部灯光增加了特殊的新光源,这样就只能被配有“合适”夜视镜的飞行员所看到。如何提供一种对飞机外部灯光不需要采取修正措施,使佩戴夜视镜飞行员和不佩戴夜视镜的飞行员和地面值勤人员都可以识别导航的双模EL(电致发光)灯,是现有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配有夜视镜飞行时飞机外部灯光需要采取修正措施,提供一种低功耗、长寿命的满足“夜视镜友好”和“夜视镜隐藏”指标的双模EL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模EL灯,包括前盖板、后盖板、与电源相连接的绿光EL灯带、红光EL灯带,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的绿光EL灯带前方设有透明玻璃,位于所述的红光EL灯带前方设有滤光片。当绿光EL灯带发光时,佩戴夜视镜的飞行员不受影响,且易于被无夜视镜飞行员发现,并能满足地面执勤人员的需要。称为“友好模式”。当红光EL灯带发光时,只能让佩戴夜视镜的飞行员看见。称为“隐藏模式”。
一种双模EL灯,所述透明玻璃、滤光片置于前盖板开口内,通过胶粘剂与前盖板相连接。
一种双模EL灯,所述的绿光EL灯带、红光EL灯带的四周通过灌封胶与前盖板灌封连接。
一种双模EL灯,所述电源为交流高压、高频的电源。
一种双模EL灯,所述的绿光EL灯带和红光EL灯带的电源引线从后盖板的出线孔引出。
一种双模EL灯,采用上述结构,具备“夜视镜友好”和“夜视镜隐藏”两种模式。使佩戴夜视镜飞行员和不佩戴夜视镜的飞行员和地面值勤人员都可以识别。由于发光体采用EL灯带,所以功耗只有几瓦,寿命达到几万小时,不会被烧坏,仅仅是等变得昏暗时才需要更换。同时具有亮度均匀;不会产生紫外线;无有害射线;在有烟和雾的场合能见度、穿透力高。防水、防潮、抗震压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模EL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模EL灯供电电路结构示意图;
在图1、图2中,1、前盖板;2、透明玻璃;3、绿光EL灯带;4、红光EL灯带;5、滤光片;6、后盖板;7、电源;8、出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双模EL灯,包括前盖板1、后盖板6、与电源7并联连接的绿光EL灯带3、红光EL灯带4,位于所述的绿光EL灯带3前方设有透明玻璃2,位于所述的红光EL灯带4前方设有滤光片5。位于所述的红光EL灯带4前方设有滤光片5。所述透明玻璃2、滤光片5置于前盖板1开口内,通过胶粘剂与前盖板1相连接。然后焊接灯带电源引线。绿光EL灯带3、红光EL灯带4、透明玻璃2以及滤光片5的四周用灌封胶与前盖板1灌封起来,使形成一个整体,增强抗振性。绿光EL灯带3和红光EL灯带4的电源引线从后盖板6的出线孔8引出。
所述电源7为交流高压、高频的电源。电源7既可以使用直流电也可以使用交流电,如使用交流电,则必须使用一个合适大小的供电装置(增加电压和频率)。如使用直流电必须使用一个合适大小的转换器把直流转换成交流,同时增加电压和频率。电源7可以被放在距离灯最远75米的地方。因为使用一个相当高的电压,所以在线路上的电压损耗不会对灯的工作性能产生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未经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75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花园工具工作状态指示器
- 下一篇:电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