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球形夹套式搅拌萃取结晶与过滤结合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6692.0 | 申请日: | 200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640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顾美娟;顾正桂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11/00 | 分类号: | B01D11/00;B01D9/02;B01F7/18;B01J1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栗仲平 |
地址: | 210097***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球形 夹套式 搅拌 萃取 结晶 过滤 结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球形夹套式搅拌萃取结晶与过滤结合装置,是一种适应于固-液混合物质分离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所使用的萃取结晶装置,在结构上一般是柱式萃取结晶装置。柱式萃取结晶装置结构较为简单,将物料加入萃取结晶器内部,在夹套中通入加热或冷却介质进行控温,直到其中易结晶组分完全结晶,达到要求为止,一般能达到设计的要求,但结晶时间较长,冷热介质接触面积小,内部存在温度差,尤其是结晶柱的上部跟下部结晶程度有较大的区别,结晶过程不均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受热均匀、结晶彻底的新型球形夹套式搅拌萃取结晶与过滤结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适用于固-液混合体系中易结晶物质分离的装置。该球形夹套式搅拌萃取结晶与过滤结合装置的结构是:设有夹套式萃取结晶器,该夹套式萃取结晶器上端连接有搅拌器,壁面采用夹套保温,由恒温水浴控温,夹套内冷热介质自下而上;中上端连接有冷凝管,并设有进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套式萃取结晶器下端连接有恒温过滤器,该恒温过滤器底部设有石英砂过滤层,恒温过滤器上下采用密封连接,壁面采用夹套保温,由超级恒温水浴控温;所述的恒温过滤器下端连接有滤液收集器,该滤液收集器上端设有真空抽吸口,滤液收集器外设有夹套保温。
上述方案的优化方案有:
1、所述的夹套式萃取结晶器为球形夹套式萃取结晶器;
2、所述的夹套式萃取结晶器连接冷凝管和设有进料口的方式是:夹套式萃取结晶器的中上端设有两个磨口,一个为进料口,另一个连接冷凝管,该冷凝管上设有真空干燥管;
3、夹套式萃取结晶器、恒温过滤器、滤液收集器三者之间均采用磨口密封连接。
换言之,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
设有球形夹套式萃取结晶器、恒温过滤器和滤液收集器,萃取结晶器为圆筒式,上下端设有磨口,上端连接强制性搅拌,壁面采用夹套保温,由超级恒温水浴控温,夹套内冷热介质自下而上,中上端另设两个磨口,一个进料,一个连接冷凝管,冷凝管上设有真空干燥管;萃取结晶器下端磨口连接有恒温过滤器,过滤器底部设有圆形石英砂过滤层,过滤器上下采用磨口连续,保证密封,壁面采用夹套保温,由超级恒温水浴控温;过滤器下端磨口连接有滤液收集器,收集器上端设有真空抽吸口,滤液收集器有夹套保温,由超级恒温水浴控温,夹套内冷热介质自下而上。
重复地说,本实用新型的更具体的结构是:球形夹套式萃取结晶器上下端设有磨口,上端与搅拌相连,下端用于与过滤器连续(工业装置采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壁面采用夹套控温,上下端设有冷热介质进出口,冷热介质下进上出,夹套中上部设有进料口和冷凝管,冷凝管上端设有真空干燥管。过滤器由上、下二部分构成,中间以磨口对接,保证密封,上部分上端加工成内磨口,与萃取结晶夹套下端外磨口对接,外壁采用夹套控温,冷热介质从一侧进,从另一侧出,下部分下端加工成外磨口,与滤液收集器上端内磨口连接,外壁采用夹套控温,冷热介质从一侧进,另一侧出,过滤器底部设有圆形石英砂过滤层,滤纸平放在石英砂层上。滤液收集器设有真空抽吸口,采用夹套控温,冷热介质从一侧进,另一侧出。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球形夹套式搅拌萃取结晶与过滤结合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结晶点控制准确、结晶彻底等优点,具体表现为:①萃取结晶均匀彻底;②球形夹套式萃取结晶夹套与过滤器温差小于0.2℃;③球形夹套式萃取结晶夹套与过滤器之间采用磨口连接,便于拆卸和维修;④萃取结晶夹套为球形夹套式,受热面积大;⑤萃取结晶夹套上设有搅拌,使萃取结晶均匀彻底;⑥萃取结晶夹套下端设有考克,便于控制母液的流速;⑦球形夹套式萃取结晶器中上端另设一磨口,方便进料;⑧球形夹套式萃取结晶器中上端设有冷凝管,用于冷凝挥发的溶剂蒸汽;⑨冷凝管上设有真空干燥管,吸收未冷凝的溶剂蒸汽和空气中的水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球形夹套式搅拌萃取结晶与过滤结合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师范大学,未经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66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定线缆的箍带
- 下一篇:一种纸塑或塑塑无胶复合用可光降解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