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针刺机的针梁与针板的联结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6106.2 | 申请日: | 2007-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32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卫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伟成非织造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8/00 | 分类号: | D04H18/00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39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刺 联结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刺机的针梁与针板的联结机构,是对现有针刺机的针梁与针板的联结机构的改进,属于无纺织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业界所知,针梁是用来固定针板的,针梁的运动是靠固定在针梁顶表面上的连杆带动的,连杆由曲轴带动,随着连杆的运动,使针梁上、下往复运动,从而使与针梁相固定的针板周而复始地上、下运动,由安排在针板上的刺针对行经刺针下方的无纺织产品针刺。
已有技术中,针梁与针板的联结或称针板与针梁的固定方式可以通过由申请人给出的图3得到体现,作为联结装置3实质上为一组螺栓,用螺栓、螺母将针板2与针梁1固定联结,这种联结方式自从针刺机诞生以来一直被沿袭使用至今,业界也始终默认。但是,用螺栓、螺母作为针梁1与针板2的联结机构至少存在以下欠缺。一是由于针板2上的刺针21并不是一劳永逸地设置的,例如刺针21因损坏需要更换,又如,随着被刺无纺织产品的变化,刺针21也需更换,还如针板2也存在需要更换的情形,因此在更换刺针21或针板2时,首先要卸除用于将针板2与针梁1相固联的所有螺栓,然后将针板2移离于针梁1,再将更换好刺针21的针板2用螺栓与针梁1固联。如此反复动作,无疑会导致更换针板2的时间十分冗长,影响生产效率;二是由于采用螺栓将针板2与针梁1固定,因此在针板2上会留下数量与螺栓数理相等的并且截面大小也与螺栓截面相同的缺针区域,也就是说,针板2所对应于螺栓的区域是无法布置刺针21的,这种情形在申请人所给出的图3中揭示,在针板2上存在刺针21的虚秃区,正是由于虚秃区域的存在,从而会影响针刺质量的提高;三是由于拆、装螺栓的过程均由人工操作,因此很难保障恰到好处的固定效果,往往存在或过松或过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有利于提高更换针板速度、避免在针板上存在缺失刺针区域、确保针板与针梁相联结的联结效果的针刺机的针梁与针板的联结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针刺机的针梁与针板的联结机构,它包括用于将针梁与针板固联的联结装置,所述的联结装置包括一对钩条和一对鼓胀体以及一引气管,一对鼓胀体分别固定在针梁的底板的上表面两侧,引气管分别与一对鼓胀体相联通,并且引气管还与气源装置连接,一对钩条与针梁固定,各钩条构成有用于供针梁、针板的两侧边缘镶配的钩条槽,所述的一对鼓胀体在对应于钩条槽内由钩条挟持。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钩条槽的深度大于等于鼓胀体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钩条槽的深度等于鼓胀体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鼓胀体的长度与针梁的长度相一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鼓胀体为气囊带,其两端是封闭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引气管为三通引气管。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源装置为空气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囊带为橡胶带或消防水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钩条的横截面形状为秤钩形。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当要更换针板时,只要泄除鼓胀体中的空气即可将针板从针梁移离,当要安装针板时,只要对鼓胀体充气,因此可有效地节约更换时间;整个联结装置结构合理,在针板上不存在有碍布置刺针的区域,因此有利于提高针刺效率和针刺质量;由于无须人为地将针板与针梁固定,全凭气压控制,因此针板与针梁之间不会出现过松或过紧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已有技术中的针梁与针板的联结机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见图1和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推荐的联结装置3的钩条31、鼓胀体32各有一对,由于设置方式是相同,因此申请人择其一进行详细描述。钩条31的形状大体上呈秤钩形,秤钩形的凹部即构成为钩条槽311,钩条31的钩条上沿312由针梁1上的定位压块13限位,具体是:用螺钉132将定位压块13固定于针梁1上的预设的螺孔12处,而定位压块13的钩脚131钩置在或称钩合在钩条上沿312上,从而实现将钩条31限位于针梁1上。图中虽然仅示出了对应于一枚钩条31的一对定位压块13,但可以依需增减定位压块13的数量,因此定位压块13的数量不受图示限制。针板2通常还被称为针床,在排布完依需密度的刺针21后通过其两端的针板定位脚22并且用螺钉221与针梁1的底板11相挂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伟成非织造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伟成非织造成套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61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程维修车
- 下一篇:一种介孔钛酸铋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