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槽型等离子体显示板用电极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6019.7 | 申请日: | 200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083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杨兰兰;郑姚生;朱立锋;王保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华显高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17/04 | 分类号: | H01J17/0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夏平;瞿网兰 |
地址: | 210061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等离子体 显示 用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等离体显示器,尤其是等离子体显示器中影响其显示性能的电极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能在槽型等离子体显示板电极间的电容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发光效率的等离子体显示器用电极。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显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PDP)是借由气体放电所产生的紫外光激发荧光粉发光的显示器件。
目前绝大多数等离子体显示屏所采用的结构是三电极的表面放电型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前基板上分布着相互平行的维持电极(X电极)和扫描电极(Y电极),两者一起被称为显示电极,寻址电极(A电极)则以与维持电极相垂直的方向平行设置于后基板的表面。在ACC-PDP显示中,在维持期,X电极和Y电极交替加上高压,使在寻址期积累了壁电荷的单元产生放电。从而实现图像的显示。
而近年来开发成功的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SM-PDP)采用的则是两个个电极结构的对向放电结构。它在前基板上的制作单根行电极(扫描电极,维持期的电压也加到该电极),寻址电极(列电极)则以与扫描电极相垂直的方向平行设置于后基板的表面,扫描电极和寻址电极相互正交。在SM-PDP显示中,维持期只在扫描电极上加正负交替的高压使寻址期积累了壁电荷的单元产生放电,从而实现图像显示。
在SM-PDP的放电过程中,放电首先出现在两电极相交叉的区域,然后沿着电极向边缘扩散。而改变电极的宽度可以使放电过程中阴极区扩大,但是在此区域内电子的能量将被大量消耗在电离、激发氖原子和加热离子上,而对PDP亮度有直接关系的紫外线却减少很多,这就使得放电效率降低。从PDP显示屏的角度来看,电极宽度的增加也会使屏的电容变大,从而使放电过程中的位移电流增大,驱动电路的成本和功耗也随之增大。
目前常见的槽型等离子体显示板(SM-PDP)中的扫描电极主要有以下两种结构:
1)透明电极和汇流(BUS)电极结构;
2)单根汇流(BUS)电极结构;
单根汇流电极结构,没有透明电极,降低了成本,但汇流电极宽度不能做得很宽以免遮蔽发射的光,降低亮度。而对于BUS电极和透明电极的结构,由于透明电极的制作在增加了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电极间的电容,使得功耗增加,发光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针对现有的单根电极存在的亮度低,发光效率不高的问题,提供一种适合于安装在槽型等离子体显示板(SM-PDP)的前基板表面能提高发光亮度和发光效率的等离子体显示器用电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一种槽型等离子体显示板用电极,包括设置于前基极表面的第一金属电极和与第一金属电极相平行的、结构、尺寸相同的第二金属电极,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金属电极由上弧形金属串接线和下弧形金属串接线组成,上弧形金属串接线和下弧形金属串接线的一端并接于扫描触点处,所述的上弧形金属串接线和下弧形金属串接线上的弧形段与荫罩上的网格孔相对,且在每段弧形段上均连接有桥接电极,上弧形金属串接线和下弧形金属串接线上的相对的弧形段上的桥接电极分别位于所对应的荫罩网格孔的对角线上。
所述的上弧形金属串接线和下弧形金属串接线上的弧形段或同为外凸形形结构,或同为内凸弧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之二是:
一种槽型等离子体显示板用电极,包括设置于前基极表面的第一金属电极和与第一金属电极相平行的、结构、尺寸相同的第二金属电极,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金属电极由上直线形和下直线形金属线组成,上直线形金属线和下直线形金属线的一端并接于扫描触点处,所述的上直线形金属线和下直线形金属线的与荫罩上的各网格孔相对位置处至少连接有一个位置、大小和方向可调的桥接电极,该桥接电极与相对的上直线形金属线或下直线形金属线组成T形结构。
所述的上直线形金属线和下直线形金属线的位于同一荫罩网格孔中的桥接电极位于网格孔的对角线上且其与所连接的金属线的角度可调。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之三是:
一种槽型等离子体显示板用电极,包括设置于前基极表面的第一金属电极和与第一金属电极相平行的、结构、尺寸相同的第二金属电极,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金属电极由上直线形、中间直线形和下直线形金属线组成,上直线形金属线、中间直线形金属和下直线形金属线的一端并接于扫描触点处,所述的上直线形金属线和下直线形金属线的与荫罩上的各网格孔相对位置处均连接有位置、大小和方向可调的桥接电极,该桥接电极与相对的上直线形金属线或下直线形金属线组成T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华显高科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华显高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60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个人计算机的自动加温装置
- 下一篇:闸阀液压驱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