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离心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5640.1 | 申请日: | 200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04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发明(设计)人: | 赵克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华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C5/103 | 分类号: | B04C5/103;B04C5/107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00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心器,用于钢铁企业烧结厂对烧结机的烟气进行除尘的旋风分离除尘设备上,属于环保设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离心导叶和旋流筒体构成为离心器,对于离心器,可由中国专利号98226235.3见诸,该专利是基于已有技术中所存在的将置于旋流筒体(又称外筒)容腔上端部的离心导叶与离心导管(对称内筒)制作为一体,造成旋流筒体的维护与检修及清理灰垢带来不便的情况,从而构思出了将离心导叶与离心导管分离式组合的结构。因为若将离心导叶与离心导管制作为一体,当要对由若干个离心器(通常一套旋风分离除尘设备排布有数十至成千的离心器)所集合而构成的离心器群的全部或某些旋流筒体进行检修、更换、清理灰垢时,因为无法采用直接拨除离心导管以供检修人员出入由上、下托板构成的空间内对旋流筒体进行检修、更换、清圬,除非打开上托板,而打开上托板会增加作业量。所以,上述专利技术的推出,可以无需打开旋风除尘设备上的上托板而只需针对性地拨除离心导管供检修人员出入由上、下托板构成的空间内进行相应的作业,有利于缩短作业周期,保障除尘设备运行的效率最大化。而且上述专利技术还对旋流筒体作了改进,增设了旋流筒体凸台,使旋流筒体安装到除尘设备的下托板上时无需另用填料辅助,对于减轻成套旋风除尘设备及保障旋流筒体与离心导管的同心度均有建树。
又,在中国专利申请号200620076634.6和200610096206.4中也涉及了离心器(专利称旋风器),增加了离心导叶的叶片数量,并且将叶片的形状设计为瓦形,能使含尘空气经叶片以回旋状态地进入旋流筒体,无直流风存在,使含尘空气在旋流筒体内的回旋圈数增加,延长了空气在旋流筒体中的回旋时间,从而使空气中的颗粒更多地在旋流筒体内沉降进入过灰斗中。但是,申请人发现,上述专利技术方案中的离心导叶的结构是不尽合理的,主要表现为:离心导叶本体为直筒形状,叶片之间空间上下一致,当烟气经过叶片作用后流速变为平稳,无法逐步加快流速来产生更大的离心力使更多的粉尘颗粒从烟气中分离出来在旋流筒体内沉降以进入过灰斗,因此导致较多的粉尘夹杂在烟气中从离心导管中排出,净化后的空气含尘量仍较高,即除尘效率欠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能使烟气经过离心导叶的叶片后产生更快的流速而获得更大的离心力,藉以使粉尘颗粒充分地在旋流筒体内沉降的离心器。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离心器,它包括旋流筒体和具一组叶片的离心导叶,离心导叶设在旋流筒体内并且处于旋流筒体的上端端口部位,所述的离心导叶的本体的上端为直筒体,而直筒体下端扩设成喇叭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喇叭体是外向扩设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组叶片的数量为8-11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叶片之间的间距的上部和下部是不同的。
本实用新型由于将已有技术中的整体直筒式结构的离心导叶的本体变为上部直筒式而部分喇叭体形式,能保障结合在本体上的叶片之间空间上下不一致,当烟气经过叶片作用后流速变为加快,从而使离心力增大,确保烟尘颗粒在旋流筒体内的回旋圈数增加而改善除尘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配置于成套旋风分离除尘设备上的应用实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离心器的离心导叶的一实施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并且请结合图2,在图1中给出了旋流筒体1与离心导叶2的装配关系,离心导叶2设在旋流筒体1内并且居于旋流筒体1的上端端口部位。旋流筒体1上部扩设有一法兰边12,藉由该法兰边12而将整个旋流筒体1安置到下托板5上所预设的安装孔部位,旋流筒体1的下端为窄缩的且为锥形的过灰斗11,过灰斗1具出灰口111。
离心导叶2上的叶片21在本实施例中示意为8片(图2晰示),但并不受此限制,例如可以为9片或10片或11片。所有叶片21大体上呈瓦片形。整个离心导叶2的本体22的上部设计成直筒体形状,而下部形成向外扩设的喇叭体221,因此整个本体22的外壁构成为一个抛物面,正是由于本体22的这种形状,能使结合其上的叶片21之间空间出现变化,即上、下不一致。于是,当烟气经过叶片21作用后流速会逐步加快藉以获得更大的离心力使更多的粉尘颗粒从烟气中分离出来在旋流筒体1内沉降以进入过灰斗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华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华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56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