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腹腔镜多功能打结缝合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4742.1 | 申请日: | 2007-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82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发明(设计)人: | 渠时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渠时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04 | 分类号: | A61B17/04;A61B17/9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700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腹腔镜 多功能 打结 缝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合器,尤其是一种腹腔镜多功能打结缝合器。
背景技术
在腹腔镜外科手术发展的初期,多以手术切除病变部位为主,需要修复的技术较少,很少应用缝合打结的技术,目前,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缝合及打结技术的大量应用,本技术方显得日益重要 ;在腹腔镜下打结缝合,它既是腹腔镜手术中的一项很有难度的手术,同时又是相当重要的手术,因为打结缝合完成的好与坏,直接决定着手术的成与败,因此,打结缝合技术就成了腹腔手术中的一个较高的门槛,该技术不仅制约了腹腔手术的开展与普及,同时,也影响着腹腔手术的成功率。对此,目前还没有十分可靠的解决办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腹腔镜手术中打结缝合技术难度较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腹腔镜多功能打结缝合器,该打结缝合器不仅适用于腹腔镜的一般手术,可作为夹持钳使用,并且,该缝合器,特别适应腹腔镜手术中的打结缝合,它可以清楚的把缝合线显露在术野中,并且绕线打结缝合十分方便,它可大大降低腹腔镜手术中打结及缝合的难度,大大加快手术的速度;同时在操作中可有效的避免钳头对组织的损伤,提高了手术效果,增大了手术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该缝合器有一个圆柱形状的细长管,细长管的一侧,通过铰接轴、铰连接有钳把及变力支杆,并通过铰接轴顺序连接有拉动套,导向管、连接杆及活动钳头,活动钳头通过铰接轴与固定钳头对应铰连接安装;其特征是:在固定钳头与活动钳头的侧面,均匀的开有孔眼;在固定钳头与活动钳头对应的咬合面上,各开有“V”形凹槽,其固定钳头与活动钳头的外形结构均为流线形结构,其周围面上均为光滑的流线滑面,去掉了不顺滑的棱台,有了这样顺滑的结构,在使用打结时,缝合线才不会出现被卡住的弊端,使用时,把手术缝合线穿过孔眼,用另一只手术夹持钳顺着该开有孔眼的固定钳头及活动钳头之间的开口处,即可方便的找到并夹住手术缝合线,即可方便的打结操作;在缝合时,钳头咬合面菱形的咬合口,吻合的夹持住断面为菱形的缝合针,特别牢靠,特别方便缝合。
其有益效果:该缝合器不仅适用于腹腔镜的一般手术,可作为夹持钳使用,并且,该缝合器,特别适应腹腔镜手术中的缝合打结,它可以清楚的把缝合线显露在术野中,并且绕线、打结及缝合十分方便,它大大降低了腹腔镜手术中打结及缝合的难度,大大的加快了手术的速度;同时在操作中可有效的避免错头对组织的损伤及缝合线被卡住的弊端,可提高手术效果,加大手术的成功率,因此该缝合器极具推广应的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专利号是2006100394210的夾持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钳头,1-1·V形凹槽,1-2·咬合面,2·孔眼,3·孔眼,4·活动钳头,5·铰结轴,6·铰结轴,7·细长管,7’·缝合线,8·连接杆,9·铰结轴,10·铰结轴,11·导向管,12·拉动套,13·变力支杆,14·绞接轴,15·钳把,16·钳把,R·夾角。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1中,是专利号为2006100394210的夾持钳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是在该专利基础上的改进。
在图2中,当固定钳头(1)与活动钳头(4)咬合在一起时,咬合面(1-2)上的两个V形凹槽(1-1)即对应合成了一个菱形的开口,使用时,其菱形开口夹持住其断面为菱形结构的缝合针,即可使其缝合针不会转动,从而可稳固的完成缝合任务。
在图2中,其缝合器使用的缝合针的断面也是与缝合器咬合面(1-2)上的V形凹槽(1-1)对应吻合的菱形结构。
在图中,固定钳头(1)及活动钳头(4)咬合面(1-2)上的V形凹槽(1-1)与固定钳头(1)及活动钳头(4)的轴线带有30°~120°的夹角(R),该夹角(R)可根据缝合的需要确定其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渠时学,未经渠时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47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