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体编织物在线密度测量仪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4331.2 | 申请日: | 2007-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405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蓉;马亮;万乐生;蒋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4 | 分类号: | G01N21/84;G01N33/36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0012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体 编织物 在线 密度 测量仪 | ||
技术领域
立体编织物在线密度测量仪,涉及密度测量工具领域,尤其涉及对立体编织物的密度测量仪器。
背景技术
在航天、航空领域常常使用碳纤维或特种玻璃纤维编织的立体编织物来保护航天器的关键部位不被烧蚀。碳纤维或特种玻璃纤维均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性能,但其缺点是脆性大,纤维易折、易断。碳纤维或特种玻璃纤维的立体编织物的密度与其耐烧蚀性能关联密切。目前,这类立体编织物密度的在线测量工具仍沿用传统的钢板尺,在量出与织物轴线相平行的纬纱高度后,再借助于各种织物特定的母线花节与轴线花节换算表算出织物的密度。由于传统的钢板尺的测量必需接触立体编织物,因此,传统的测量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对立体编织物产生摩擦或碰撞,轻则使纤维表面起毛,引起立体编织物局部组织发生变化,重则使立体编织物出现孔洞,破坏了立体编织物的整体结构,进而影响立体编织物的耐烧蚀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立体编织物在线密度测量仪,它采用带有激光测量头的数显高度仪来替代传统的钢板尺,以实现对立体编织物的非接触式、无损伤测量,从而使在线测量更加方便、准确,且不损伤编织纤维,并能提高对立体编织物制作的在线监控水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它包括底座1、立柱2、测量仪平台3、及数显高度尺4,测量仪平台3通过立柱2固定在底座1上,数显高度尺4安放在测量仪平台3上,数显高度尺4中的测量头为激光测量头5,激光测量头5可发出宽度可调节的、角度可调整的直线光带,可使对立体编织物的在线测量在非接触、无损伤的状态下完成。
激光测量头5的入射端通过激光电源线6与激光光源7相连接,激光测量头5固定在上夹持器10和下夹持器11之间,下夹持器11的根部固定在数显高度尺的连接框9上。
上夹持器10和下夹持器11两部分组合而成的内腔与激光测量头的外表形状相同,在上夹持器10和下夹持器11的外表面的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凹槽12。
将夹持器分为上夹持器10和下夹持器11两外部分的设置,其目的在于使激光测量头5在测量时能方便地进行角度的变换,上、下夹持器的外表面凹槽的设置是为了对上、下夹持器组合进行周向的固定。
测量仪平台3的下表面的四个角落设有四根升降调节杆13。四根升降调节杆的设置使得对测量仪平台的水平调节十分方便。
底座1的四个角落设有四只滚轮14,是便于测量仪的整体移动,在每只滚轮的内侧安装有螺杆升降定位装置15,便于测量仪在进行测量时的定位不动。
采用本实用新型方案制得的立体编织物在线密度测量仪,采用了激光测量头作为测量工具,实现了对立体编织物的非接触式、无损伤测量。它操作方便、测量过程快速,能满足在线测量的要求,激光测量头消除了个人视觉误差,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大大提高了对立体编织物制作的在线监控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下夹持器结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底座1的制作
底座1由长度为820mm的10号角钢垂直交叉焊接而成。底座1下表面外侧连接有滚轮14,它可以带动测量仪随意移动。每只滚轮14的内侧安装有能够触地止动的螺杆升降定位装置15。如果测量仪需要移动时,就将此螺杆升降定位装置15旋转上移,如果测量仪需要止动时,就将此螺杆升降定位装置15旋转下移触地。
2、测量仪平台3的制作
测量仪平台3由Q235钢制造,直径为300mm。测量仪平台3的下表面四个角落设有四根升降调节螺杆13。调节螺杆的直径为M20。调节杆的高度调节范围为300mm,测量仪平台3下表面中心固定连接立柱2,立柱2另一端固定在底座1上表面,立柱2是外径为80mm高度为750mm的无缝钢管。
3、上夹持器10、下夹持器11的制作
上、下夹持器由45#钢制造,外径为40mm,长度为60mm,上、下夹持器的内腔呈圆柱状与激光测量头5的外表面完全吻合,上夹持器10和下夹持器11的尾部呈封闭状,下夹持器11的根部呈柱状四面体,可以方便地与数显高度尺的柱状连接框9相连接,参见图2。在距上夹持器10和下夹持器11的外表面的左端面为15mm、30mm、45mm处设有三条宽度为5mm的凹槽12。当激光测量头5置入上、下夹持器之间后,通过上下夹持器外表面的凹槽12用夹持卡箍加以固定。
4、数显高度尺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43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