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调谐带通滤波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3606.0 | 申请日: | 2007-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758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丁国华;胡斌;周烨;贺洁;周金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硅动力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H11/04 | 分类号: | H03H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28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谐 带通滤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波装置。具体说是中心频率可以调整的带通滤波器,适用于对选频、频率消除要求的集成电路中。
背景技术
目前,微电子行业使用的带通滤波器大都是RC结构或LC结构。其中,RC结构的带通滤波器通频带边沿不够陡峭,选频特性较差。而LC结构的带通滤波器虽然选频特性好,但其通频带又过于狭窄。另外,一旦上述两种结构的带通滤波器的R、C或L、C参数确定,其选频特性也固定不变,因此,上述两种带通滤波器都没有中心频率可调的功能,适用范围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调谐带通滤波器。这种可调谐带通滤波器,具有中心频率可调功能,适用范围较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谐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由24个三极管(T1~T24)、6个电阻(r1~r6)和电容(C)组成。其中:
第1个三极管(T1)和第2个三极管(T2)的集电极相连后通过第1个电阻(r1)与电源正极相接,第4个三极管(T4)的集电极与其基极相连后又与第1个三极管(T1)的发射极相接,第5个三极管(T5)的集电极与其基极相连后又与第2个三极管(T2)的发射极相接,第4个三极管(T4)的基极与第3个三极管(T3)的基极相连,第3个三极管(T3)的集电极接电源正极(VCC),第3和第4个三极管(T3和T4)的发射极相连后又与第6个三极管(T6)的集电极相接,第6个三极管(T6)的发射极通过第3个电阻(r3)与地(GND)相接,第1和第2个三极管(T1和T2)的基极相连后作为第1个频率输入端(in1)。第7和第8个三极管(T7和T8)的集电极相连后通过第2个电阻(r2)与电源正极(VCC)相连,第1和第2个三极管(T1和T2)的集电极连接点与第7和第8个三极管(T7和T8)的集电极连接点间接有电容(C)。第9个三极管(T9)的集电极与其基极相连后又与第7个三极管(T7)的发射极相接,第10个三极管(T10)的集电极与其基极相连后又与第8个三极管(T8)的发射极相接,第9个三极管(T9)的发射极与第6个三极管(T6)的集电极、第3个三极管(T3)的发射极和第4个三极管(T4)的发射机连接在一起,第10个三极管(T10)的发射极与第5个三极管(T5)的发射极、第24个三极管(T24)的集电极和第11个三极管(T11)的发射极相连,第24个三极管(T24)的发射极通过第4个电阻(r4)与地相接,第6和第24个三极管(T6和T24)的基极相接后作为第1个基准电位(Vref1),第7和第8个三极管(T7和T8)的基极相连后作为第2个频率输入端(in2)。第1个三极管(T1)的集电极与电源正极(VCC)相接。第13个三极管(T13)的集电极与第14和第20个三极管(T14和T20)的基极、第21个三极管(T21)的集电极、第1和第2个三极管(T1和T2)的集电极相连后作为第1个频率输出端(out1),第13个三极管(T13)的基极与第14和第20个三极管(T14和T20)的集电极、第21个三极管(T21)的基极、第7和第8个三极管(T7和T8)的集电极相接后作为第2个频率输出端(out2)。第15个三极管(T15)的基极与其集电极相连后又与第13个三极管(T13)的发射极相接,第16个三极管(T16)的基极与其集电极相连后又与第14个三极管(T14)的发射极相接,第12、15和第16个三极管(T15和T16)的发射极与第23个三极管(T23)的集电极连接在一起;第23个三极管(T23)的发射极通过第5个电阻(r5)与地(GND)相接,其集电极接在电源正极(VCC)上,其基极与第16个三极管(T16)的基极相接。第17个三极管(T17)的基极与其集电极相连后又与第20个三极管(T20)的发射极相接,第18个三极管(T18)的基极与其集电极相连后又与第21个三极管(T21)的发射极相接,第17、第18和第19个三极管(T17、T18和T19)的发射极与第22个三极管(T22)的集电极连接在一起,第22个三极管(T22)的发射极通过第6个电阻(r6)与地(GND)相接,第22和第23个三极管(T22、T23)的基极连接在一起作为第2个基准电位(Vref2)。第19个三极管(T19)的集电极接在电源正极(VCC)上。
采取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由24个三极管(T1~T24)、6个电阻(r1~r6)和电容(C)组成的方案。从该方案可以看出,第1个基准电位Vref1点电位作为中心频率fo的调整端口,因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硅动力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硅动力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36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磨球连续铸造生产线上的差动齿轮减速装置
- 下一篇:真空便器排放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