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平板灯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2992.1 | 申请日: | 200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869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杜辉;郭晓冰;袁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海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3/14 | 分类号: | H05B33/14;H05B33/26;H05B3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75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高***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电致发光 平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板灯源,尤其涉及一种蓝光聚合物有机电致发光 光源的平板灯及其几种组装结构。产品适用于大面积超薄型平板灯、彩色装 饰平板灯、广告牌、图文指示板以及可以应用于液晶显示器(LCD)的背光 源等领域。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是一种基于有机材料的电流型半导体发光器件。 其典型结构是在玻璃基板上先制作一层ITO电极,然后在其上制作出多层有 机功能层: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光材料层、电子传输层、电子 注入层,最后在电子注入层上蒸镀一层金属阴极。当两电极之间加上适当的 电压时,电子和空穴从两电极向中间的发光层运动,在发光层相遇复合形成 激子,激子发生能量转移于是产生辐射发光。通过对发光层基质材料中搀杂 不同的荧光搀杂剂,就可以实现红、绿、蓝光的发光。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技术目前主要用来开发新型彩色显示器件,但其 应用是多方面的,平板灯源就是它的一种新用途。
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常的制作方法见图1,器件的基本结构有12个 部件和部分。各部分从下往上依次层叠的加工制成,分别是玻璃基板1-1、ITO 电极层2-1、空穴注入层3-1、空穴传输层4-1、蓝光发光层5-1、绿光发光层 6-1、红光发光层7-1、电子传输层8-1、电子注入层9-1、金属电极层10-1、吸 收氧气的干燥剂11-1、封装外壳12-1。第5、6、7层分别是蓝光发光层、绿 光发光层和红光发光层,从这三个发光层发出的红、绿、蓝光相互混合后, 输出的光为白色光。
该方法制作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虽然是典型的三原色混合成色方 法,光色纯度高,但该方法的器件结构复杂,搀杂比较困难,搀杂量不好控 制,重复性差,不适合大批量和大面积的生产。
发明内容
针对多发光层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目前存在的器件结构复杂,搀杂方 法困难,工艺重复性差以及不适合大批量和大尺寸白光发光平板制造等缺陷 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采用单一光源和简单色转换层的改进设计, 即采用一个高能蓝光做为平板激发光源,再让蓝光穿过下方的绿光和红光色 转换层而激发出绿光和红光来,三色混合实现白光发光。
具体做法是:先在玻璃基板的上表面,依次制作出ITO电极及聚合物蓝 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再覆盖一层或多层有机和无机材料的超薄复合封装层, 最后在玻璃基板的下表面,制作出一层具有双色转换性能的色转换层来,这 样当蓝光向下射出,通过双色转换层时,激发出了绿光和红光就实现了混合 白光的发光和照明了。通过色转化层的不同色层的结构和形状的变化,又可 以实现多种颜色的发光和多种发光图案的变化。
因此,本实用新型既克服了原有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缺陷,又拓展 了其在照明灯源和液晶背光源等领域的应用,具有结构简单、工艺简便、电 压驱动方便、适宜制作大尺寸的平板灯源以及可以大批量生产等优点,另外 还可以变化出多颜色发光和不同图案发光的新奇效果,对于推广和加快有机 电致发光器件的应用和产业化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平板灯属面光源,意味 着它不像传统灯源那样再采用特殊的屏幕来产生泛光光源了。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实施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海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海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29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光二极管散热结构
- 下一篇:一种数控机床双轴同步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