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复合材料化粪罐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2906.7 | 申请日: | 2007-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96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龙郑宇李建伟 |
主分类号: | C02F11/04 | 分类号: | C02F11/04 |
代理公司: | 西安文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彭冬英 |
地址: | 710016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复合材料 化粪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特别是一种利用生物化学技术对生活污水进行稳定处理的组合式复合材料化粪罐。
技术背景
传统的砖混结构化粪池,占地面积大,现场施工周期长,质量可靠性不好,耐腐蚀性差,容易渗漏,污水处理效果差,且总造价高。目前市场出现的塑料材质的化粪池虽然解决了耐腐蚀的问题,但其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方式与传统的砖混结构一样主要是对含有粪便的污水进行截流,经过自然时效,仅靠其自然生成的厌氧菌进行不稳定生化反应,由于厌氧菌与污水的接触无可靠保证,这样化粪池中排放的水中仍带有大量的粪便污物,造成排放地河流水质污染。中国专利200420074929.0提供了一种《组合式波纹玻璃钢化粪池》,其筒体内设有球形填料,球形填料的比表面积小,并且球形填料以单个为个体,理想条件下比重通常在1g/cm3左右,和水的比重接近,悬浮于水中。当生物载体附着于球形填料表面时,比重加大(特别是对于化粪池,其比重增加尤为显著),从而会使大量的球形填料沉淀堆积于水下,其生物处理功能大大降低。污水进入化粪池后,在起端水流湍动较大,因此,化粪池内的球形填料会受到水流流动的影响而不均匀的分布于整个设备内,处理效果减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新型材料制造、耐腐蚀性好、密封性好、对生活污水能够充分稳定处理,提高排放水的净化度的组合式复合材料化粪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组合式复合材料化粪罐,它包括复合材料筒体、筒体两端为复合材料封头,筒体顶部设有检查孔,两端封头分别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筒体外壁为波纹状,筒体内设有带通孔的隔板将筒体内腔分割为互通的三室,隔板上进水口一侧设有填料栅格支架,填料栅格支架上设有软性填料。
封头外表面设有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
1、结构合理、简单,易于工业化制造,安装方便、可靠;
2、整个产品采用复合材料制造,设备轻质高强,,筒体采用波纹状结构,封头内壁局部设有加强筋,抗压强度高。
3、沿污水流动方向,前两室的填料支架上挂有软性填料和市场上目前类似产品使用的球形填料相比,有以下优点:
①软性填料比球形填料的比表面积大3~5倍,采用软性填料可以大大改善生物的栖息环境,增加生物附着于其表面的场所;此外,软性填料还具有球形填料不具备的一些优良特点,如重量轻、强度高、物理与化学性能稳定、运输方便、组装容易等。
②软性填料是通过自身的绳索将许多填料串起来,不会随意流动或者堆积,能有效增加生物处理功效。
③软性填料是固定在化粪池的不同区域内,在整个设备内均匀布置,克服了设备内填料分布不均匀的缺陷。
4、筒体内腔各室上部设有检查、清污的观察孔,设施维护方便快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栅格支架8与隔板6、7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隔板6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隔板7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软性填料9的形态示意图。
图6为封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组合式复合材料化粪罐,它包括采用复合材料的筒体1,筒体1外壁为波纹状,筒体1两端为复合材料封头2,在两端的封头2外表面设有加强筋11,两端封头2与筒体1连接有内法兰。筒体1顶部设有用于检查、清理污物的检查孔3,两端封头2分别设有进水管4和出水管5,筒体1内设有带通孔10的隔板6、7,将筒体1内腔分割为互通的三室,筒体1内腔各室顶部均设有观察孔3。筒体1内壁与隔板6、7边缘均通过胶粘和螺栓连接的方式相互固定。沿进水口方向第一层隔板6的上、中、下部均设有流通孔,隔板6上、下两边缘与筒体1内壁之间形成弓形孔,中部开孔为方形孔10;第二层隔板7的上边缘与筒体1内壁之间形成弓形孔,中部开孔为方形孔10,隔板7上的开孔10比隔板6上的开孔10位置略高。隔板6、7上设有用于附着厌氧菌软性填料9的上、下两层支架8,上、下两层支架8上设有栅格,软性填料9是通过自身的绳索将许多填料串起来固定在上、下两层栅格支架8上。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生活污水通过进水管4进入筒体1后靠自身的流动力与内部带厌氧菌的软性填料9进行充分接触混和、反应,反应生成的气体通过隔板6、7上部的弓形孔会合后从观察孔3溢出,前隔板6下部的孔可以使前两个反应腔室所产生的污泥互通,这样可以保证腔室的液体容量,保证污水与填料中的厌氧菌充分接触、反应,保证污水处理效果的稳定、可靠、高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龙郑宇李建伟,未经马龙郑宇李建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29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