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渔用过滤设施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2777.1 | 申请日: | 2007-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756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杜汉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汉斌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86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滤 设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渔业养殖生产中的渔用过滤设施。
背景技术
在工业化养鱼等新技术产业中,直接分离污物是封闭循环用水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在渔业循环用水过滤系统中,按所分离的对象(污染物)可分为:液-液相、液-固相、液-气相三种。由于固体污染物所占比例大,又是液态、气态污染物的重要来源,所以迅速分离固态污染物是水质净化的首选措施。在液-固相分离设施中,最常用的是机械式滤器,主要利用溶液中组成物颗粒大小不同的特点,通过强迫流体穿过一种多孔介质而使流体中的悬浮物分离,从而达到过滤目的。过滤是一种物理方法,当流体穿过介质时,悬浮物颗粒被截留在介质表面和或在介质内。迫使流体穿过介质的压力可以有重力、正压力或真空产生。而过滤介质可以是一种粒状的原阻拦层,如砂、焦煤或多孔陶瓷,或是一种细阻拦层,如过滤布或栅网,或由一种经处置材料组成的原阻拦层,如粉状硅藻土等。
由于渔业污水的特点,采用重力和简单过滤介质更为实用。采用滤布过滤的优点是过水量较大,易清洗,缺点是强度较差,易堵塞损坏。
目前在渔业养殖技术领域,采用最多的液-固相分离设施是直立式过滤设施。其滤网采用直立式结构(滤网面与大地呈90°夹角),实际应用中极易出现污物“贴网”现象,滤水效率较差。过滤时网目逐渐堵塞,当滤水量小于用水量时,会在网衣两侧形成明显的水位差,增大网衣受力强度,极易发生滤网损坏事故,而且刷网清洗劳动强度大。实践证明:直立式过滤设施,虽然网高可达2米多,但是运行时真正滤水量大的部分是近水面处的网衣。虽然滤网本身面积大,但真正有效的过滤面积较小,以致网衣的受力状况较差、易损坏。另外,由于滤网本身面积大,对其进行更换及清洗的工作难度都较大,而且在更换及清洗的同时,必须停止所有过滤工作,不能连续、稳定运作,因而工作效率低、综合效益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渔用过滤设施,该过滤设施中的滤网倾斜设置、过滤池单元缩小且数量增多,实践中投资小、效率高,便于生产管理而且实用性强、综合效益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渔用过滤设施,依次由蓄水池1、粗过滤池2、过滤池3、集水池4以及阀门池5组成,其中过滤池3中设置有多个上部开口的呈倒漏斗状的过滤池单元6,在每个过滤池单元6底部设有常闭的排污口17,以及位于排污口17上方用于密封的排污口盖板阀18;在每个过滤池单元6与粗过滤池2之间设有浅“U”形连通管7,其穿越两池之间的墙体底部水平设置,而且浅“U”形连通管7的出水口11位于每个过滤池单元6正中央且开口竖直向上,而进水口8端部设有盖板阀12;在每个过滤池单元6与集水池4之间设置有“L”形连通管9,其穿越两池之间的墙体底部水平设置,“L”形连通管的出水口10开口竖直向上且出水口10端部设有盖板阀1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蓄水池1与粗过滤池2之间的墙体中分段设置有直立式粗过滤栅网13,且其数量是过滤池单元6总数量的一半,每两个过滤单元6对应设置一个粗过滤栅网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盖板阀12上均连接设置有带螺母丝杠1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滤池3包括6个呈倒漏斗状的过滤池单元6,其底部为一个边长为1.8-2.5m的小方池。
所述呈倒漏斗状的过滤池单元6中,用于支撑的倒漏斗状滤网支架15的底部为一边长为1.9-2.4m的正方形开口23,顶部为由φ10-φ14mm钢筋连接组成的0.4-0.6m的正方形钢筋开口25;且在底部正方形开口23与顶部正方形钢筋开口25对应的四个顶点、四个边中点之间,用8根φ10-φ14mm的钢筋支撑架26连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倒漏斗状滤网支架15中,用角钢制成的直角形钢筋框架27将钢筋支撑架26连接固定在过滤池单元6的底部边沿上,首先在需要安装钢筋支撑架26的位置,先用螺栓20将直角形钢筋框架27的水平边加紧固定过滤池单元6的底部边沿上,且该水平边上对应设置有对应的螺栓留孔24,再在直角形钢筋框架27的竖直边顶端焊接固定钢筋支撑架26。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倒漏斗状滤网支架15所支撑的倒漏斗状滤网14的滤网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在45-60°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汉斌,未经杜汉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27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灰水阻垢剂的配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生物膜法工艺填料的挂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