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多年冻土隧道的隔热保温层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32560.0 | 申请日: | 2007-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104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黄双林;梁文灏;刘小刚;杨国柱;刘赤贞;李国良;苏新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E21D11/38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43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多年冻土 隧道 隔热 保温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工程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多年冻土隧道的隔热保温层。
二、背景技术:
隧道穿越多年冻土层,由于施工、列车散热及气温等外界条件的影响,冻土层的边界条件发生改变,隧道周围处于多年冻结状态的围岩就要发生融化,变成冻土活动层,亦即形成冻融圈。冻融圈的循环使衬砌结构处在冻胀力往复作用的不利环境中,往往造成衬砌严重开裂甚至破坏。因此,冻融圈是多年冻土地区影响隧道结构稳定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对其范围、动态变化的控制十分必要。
我国已建严寒地区及多年冻土地区隧道主要集中在牙林线、嫩林线及南疆线。由于气候严寒,大多数隧道内较为普遍地发生衬砌开裂,酥碎,剥落、挂冰和线路冒水、积水、结冰等病害,严重威胁行车安全,降低隧道使用寿命,养护工作繁重,治理十分困难。国外,日本、俄罗斯、北欧、北美等国的冻害也十分严重。如日本曾对国铁全线进行了一次调查,在总数3819座隧道中,漏水的占56%(2135座),总延长1834km中占71%(1296km)。其中,在严寒地区发生冻害者约占34%(130座),凡是漏水的隧道几乎100%地形成冻害。
国内外大量学者也进行过一些研究,在国外,主要是在防冻保暖的措施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工作,在苏联,采用管式电力加热器对隧道供暖,用新型高效的保温材料对水沟保温。日本在北海道上羽幌隧道衬砌表面覆上绝热材料,尽量防止地热放出,借以保持隧道衬砌表面的温度不致降到冰点以下(Okada,1990)。但这些研究用于严寒地区隧道,对于多年冻土隧道并不适应,且运营成本太高。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多年冻土隧道的隔热保温层,其可以以较小的厚度起到较大的隔热效果,保温效果良好,自身结构稳定,材料耐久性好,施工方便,在暖季时有效阻止了热量向围岩的传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多年冻土隧道的隔热保温层,隧道包括一次衬砌和二次衬砌,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衬砌与二次衬砌之间设置有隔热保温层。
上述隔热保温层的厚度按以下公式计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未经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25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