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层式线圈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31931.3 | 申请日: | 200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144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发明(设计)人: | 汪德华;陈荣;李银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28 | 分类号: | H01F27/28;H01F27/32;H01F27/3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国智 |
地址: | 710077***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抗器的层式线圈。
背景技术
现有电抗器的线圈多为饼式结构,其存在如下缺点:
1.雷电冲击电压作用下,中波分布不均匀,线饼间梯度大,耐雷电冲击能力差。
2.长期工作电压作用下,电场强度高,绝缘可靠性差。
3.高压并联电抗器线圈常采用扁导线,尺寸较大,涡流损耗大,容易产生局部过热。特高压和超高压并联电抗器线圈为满足电气绝缘要求,线圈高度较高,造成产品运输困难,运输成本高。高压并联电抗器线圈常采用纠结式,工艺较复杂,产品的可靠性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抗器的塔状层式线圈,其解决了背景技术的中波分布不均匀、绝缘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电抗器的层式线圈,包括导线1,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的导线1绕制成多层塔形结构。
上述多层塔形线圈的层数可为十三至二十三层,一般较适宜的层数为十五至十九层。
上述多层塔形线圈的层间可设置层间绝缘5。
上述多层塔形线圈的层间可设置冷却油道4。
上述多层塔形线圈导线1、层间绝缘5及冷却油道4以依次按导线1、层间绝缘5、冷却油道4的顺序排布为宜。
上述多层塔形线圈的绕制导线1以采用换位导线为佳,也可采用纸包扁铜线等。
上述多层塔形线圈的首端和末端还可分别设置首端静电屏2、末端静电屏3。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多层塔形结构的线圈,线圈纵向电容大,冲击梯度小,电位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耐雷电冲击能力。
2.采用多层塔形结构的线圈,匝间电场强度低,而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
3.采用多层塔形结构的线圈,线圈若用换位导线绕制,则涡流损耗小,可有效降低绕组热点温升,防止局部过热,产品的可靠性高。
4.线圈线匝呈塔形分布,电压由内层至外层依次升高,线匝到铁轭主绝缘的距离逐渐增大,设计更为合理,提高了产品的绝缘性能。
5.线圈的层间设有竖直冷却油道,冷却效果好。
6.电压等级愈高,本实用新型可靠性愈好。本实用新型应用于220kV、330kV、500kV、75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抗器,可靠性能高,其应用于超高压、特高压电抗器上可靠性最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导线,2-首端静电屏,3-末端静电屏,4-冷却油道,5-层间绝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由导线1绕制成的多层塔形线圈结构。本实用新型多层塔形线圈的层数愈多,耐冲击性能愈好,但实际制造的难度愈大。多层塔形线圈的层数可为十三至二十三层,但一般较适宜的层数以十五至十九层为宜,不仅易于实现,而且耐冲击性能也较好。多层塔形线圈的层间以设置层间绝缘5为佳。多层塔形线圈的层间以设置冷却油道4为佳。多层塔形线圈的导线1、层间绝缘5及冷却油道4以依次按导线1、层间绝缘5、冷却油道4的顺序排布为宜。多层塔形线圈的绕制导线1以采用换位导线为佳,也可采用纸包扁铜线等。多层塔形线圈的首端和末端可分别设置首端静电屏2、末端静电屏3,以增强纵向电容。L、H分别为多层塔形线圈的首端、末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未经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19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阀芯及应用该阀芯的节水角阀
- 下一篇:一种无极灯用磁环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