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圆柱形油浸全膜双面金属化薄膜电极自愈式电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31918.8 | 申请日: | 200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571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9 |
发明(设计)人: | 戴永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永然 |
主分类号: | H01G4/00 | 分类号: | H01G4/00;H01G4/015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子安 |
地址: | 710075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柱形 油浸全膜 双面 金属化 薄膜 电极 自愈 电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容器,特别涉及一种圆柱形油浸全膜双面金属化薄膜电极自愈式电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销售和使用的产品为复合介质箔式油浸有感电容器和全膜结构的无感电容器,外观形状主要为浸锡方铁壳和圆壳。上述两类产品主要有以下不足之处:损耗角正切损耗值大,产品在大电流充放电过程中发热,由于人工焊接焊缝,在使用过程中漏油现象严重,并有壳体变形现象,电容器自身寄生电感量大以及外壳易导磁,没有自愈特性等。在电路中有瞬间击穿电压时,两类电容器的内部元件均缺乏自愈性保护,容易产生电容器的早期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形状设计合理,内部元件不易发热,外壳不易变形、不导磁、不漏油或渗油、具有自愈保护特性的圆柱形油浸全膜双面金属化薄膜电极自愈式电容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圆柱形油浸全膜双面金属化薄膜电极自愈式电容器,包括外壳1,外壳1顶部设置有引出极5,位于外壳1内部设置有由双面金属化薄膜电极6与绝缘介质层7相间卷制而成的内部元件2,在外壳1与内部元件2之间以及绝缘介质层7与双面金属化薄膜电极6之间填充有绝缘浸渍料3,绝缘介质层7内也填充有绝缘浸渍料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元件2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喷金层8,喷金层8与内部元件2中的双面金属化薄膜电极6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形状设计合理,圆柱形内部元件具有薄膜张力分布均匀、两极板场强分布均匀的特点,可有效地避免机械损伤;
(2)损耗角正切值小,大电流充放电过程中内部元件不易发热,外壳不易变型,不导磁,不漏油或渗油;
(3)由于元件采用双面金属化薄膜电极,因此在瞬间击穿电压通过时,元件具有自愈保护特性,单只元件容量可以做大,解决了电容器因瞬间击穿电压而导致早期失效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元件2的半剖面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壳1,外壳1顶部设置有引出极5,位于外壳1内部设置有由双面金属化薄膜电极6与绝缘介质层7相间卷制而成的内部元件2,在外壳1与内部元件2之间以及绝缘介质层7与双面金属化薄膜电极6之间填充有绝缘浸渍料3,绝缘介质层7内也填充有绝缘浸渍料3,所述绝缘介质层7为绝缘粗化处理膜。所述内部元件2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喷金层8,喷金层8与内部元件2中的双面金属化薄膜电极6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外壳1和内部元件2的形状为圆柱形,并在内部元件2的轴心位置上纵向设置有芯轴4。
如图2所示,所述内部元件2由两层双面金属化薄膜电极6与2~4层粗化聚丙稀薄膜即绝缘介质层7叠加并采用突极式无感卷制结构卷制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永然,未经戴永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19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多功能汽车的后桥总成
- 下一篇:一种拔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