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塑料散装容器专用吹塑模具及排液口顶针切口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1631.5 | 申请日: | 200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66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平;彭庄杰;吕峻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秦川机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9/50 | 分类号: | B29C49/50;B29L22/00 |
代理公司: | 宝鸡市新发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苟红东;席树文 |
地址: | 7210***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 散装 容器 专用 模具 排液口 顶针 切口 机构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塑料成形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中空吹塑模具的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塑料散装容器如图1所示,其下侧有排液口,该排液口模具成型一般有两种方式,其一如图2所示,模具上是在此处做成盲螺孔,成型后的制品如图3所示。其二如图4所示,模具上是在此处做成盲孔,在吹塑前须将预先生产好的注塑件螺纹口人工放入模具,再进行吹塑,使塑料与注塑件螺纹口粘成一体,成型后的制品如图5所示。
这两种方式均须进行第二次切口加工成如图6所示的形状。第一种方式的工艺容易引起螺纹口壁厚不均和二次加工造成切割面与排液口轴心不垂直等问题,容易使阀门安装不可靠和安装后的渗漏现象,在运输危险液体时有可能发生不安全隐患,达不到有关的国家标准要求。第二种方式的工艺容易造成钻割内孔同心度不好掌握,塑料粉尘多不易清理,注塑螺口粘接强度不够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塑料散装容器专用吹塑模具及排液口顶针切口机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具体地说,一种塑料散装容器专用吹塑模具,具有模具机体,其是在模具机体上吹至容器排液口位置安装有切口刀口(4),同时在模具机体上位于切口刀口(4)正对位置上固定有在可以移动并顶入切口刀口内对容器排液口处塑料切口成型的排液口顶针切口机构。
上述模具中的塑料散装容器排液口顶针切口机构,其包括安装基座(2)、顶针(3)、切口刀口(4)和推动顶针移动的动力机构(1),顶针(3)通过顶针杆和动力机构连接并安装在安装基座(2)上,整个机构通过安装基座(2)固定在模具机体(5)上。
所述的推动顶针移动的动力机构(1)为一油缸或以电机驱动的推进机构或者气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制品一次成型,无须再进行二次加工,保证了制品的整体性,解决了排液口处壁厚不均的现象,保证了排液口端面与其轴心的垂直和制品内的洁净度,使阀门安装更可靠,缩短了制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效率。具体地说,解决了以下技术问题:
①解决掉排液口处壁厚不均的现象;
②省去二次加工工艺;
③避免二次加所引起的切割面与排液口轴心不垂直;
④解决塑料加工粉末掉入容器内形成污染;
⑤避免人工安装注塑件时引起的危险性和生产效率的降低;
⑥避免注塑件的粘接不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塑料容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排液口模具一种成型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模具成型后的制品排液口结构。
图4为现有排液口模具另外一种成型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模具成型后的制品排液口结构。
图6为图2、图4模具进行二次加工的排液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模具和排液口顶针切口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塑料散装容器专用吹塑模具,具有模具机体,其是在模具机体上吹至容器排液口位置安装有切口刀口4,同时在模具机体上位于切口刀口4正对位置上固定有在可以移动并顶入切口刀口内对容器排液口处塑料切口成型的排液口顶针切口机构。
上述模具中的塑料散装容器排液口顶针切口机构,其包括安装基座2、顶针3、切口刀口4和推动顶针移动的动力机构1,顶针3通过顶针杆和动力机构连接并安装在安装基座2上,整个机构通过安装基座2固定在模具机体5上。
所述的推动顶针移动的动力机构1为一油缸最佳。油缸固定在安装基座上,保证足够的行程,在塑料吹涨时,当塑料吹至该排液口位置时,顶针在油缸的带动下,运行到切口刀口内的切口处,切口刀口处有凹陷的溢料槽,储存多余的切边料,并随制品拿出时带出,如图4所示,对排液口处塑料进行切口成型。
采用机械加工制作,吹塑机上增设独立的液压管路和控制系统。
使用:在维持制品吹塑成型的原工艺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时间增加顶针顶出工艺动作,并在合适的时间增加顶针缩回工艺动作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秦川机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陕西秦川机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16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硫酸盐型盐湖含钾卤水制取氯化钾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玄武岩火山灰微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