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柴油机油底壳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0588.0 | 申请日: | 200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75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成;杨明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永成 |
主分类号: | F01M11/00 | 分类号: | F01M11/00 |
代理公司: | 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臧传进 |
地址: | 261021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机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柴油机配件,尤其是一种柴油机油底壳。
背景技术
现有的柴油机油底壳,一般采用铸铁材料制作,该油底壳易出现气孔、砂眼、裂纹等,同时该油底壳不耐冲击,而且散热效果不理想。而现有的采用铁板冲压成型的油底壳,其开口部与机座下底面对接部上冲压有加强筋,致使密封不严,漏油严重,安装时需要在油底壳四角配用托架,制造成本高。同时,油底壳的底壁和环型侧壁为光滑过渡冲压,立面强度不够,不耐冲击,易变形。底壁为平底,旧油放不干净,壳底内存有油渣,造成发动机磨损,减少机器寿命,机器故障率高。而且油底壳口部环边焊接处经常开裂,造成漏油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底壳口沿部与机座下底面对接处密封性好、强度高、放油干净的柴油机油底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由底壁和环型侧壁构成的油底壳本体,所述油底壳本体的上部是一个可与机座连接的开口,其结构特点是所述的油底壳本体口沿部设有向外向下折翻的环型边沿,环型边沿顶面具有与机座下底面对接的平面,环型边沿顶平面上设有螺栓孔;在油底壳本体的底壁、沿环型侧壁内沿设有下凹的环型凹槽,在环型侧壁下部设有与环型凹槽内底壁平齐的放油孔。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环型侧壁的相对两长侧壁上设有竖向加强筋;所述的加强筋沿环型侧壁内凹;加强筋为4条或6条。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环型凹槽上与放油孔对应位置处设有局部下凹的凹陷部,所述的放油孔外环壁与所述的凹陷部内底壁平齐。
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油底壳口沿部具有与环型侧壁一体结构的环型边沿,该环型边沿顶面具有与机座下底面对接的平面,因此油底壳口沿部与机座下底面对接处密封性好、强度高,不会出现漏油现象,且安装时省去了原油底壳用四角托架,制造成本低。在油底壳本体的底壁、沿环型侧壁内沿设有下凹的环型凹槽,在环型侧壁下部设有与环型凹槽内底壁平齐的放油孔,既增加了油底壳的整体强度,放油又干净,壳底内不会存有油渣。而在环型侧壁的相对两长侧壁上设有竖向加强筋,进一步提高油底壳的整体强度;在环型凹槽上与放油孔对应位置处设有局部下凹的凹陷部,所述的放油孔外环壁与所述的凹陷部内底壁平齐,则放油更彻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该柴油机油底壳包括由底壁4和环型侧壁8构成的油底壳本体,所述油底壳本体的上部是一个可与机座连接的开口,所述的油底壳本体口沿部设有向外向下连续折翻的环型边沿7,环型边沿7顶面具有与机座下底面对接的平面,环型边沿7顶面具有一定宽度,顶平面上设有螺栓孔。在油底壳本体的底壁4、沿环型侧壁内沿设有下凹的环型凹槽1,使底壁4相对于环型凹槽1水平上凸,在环型侧壁8下部设有与环型凹槽1内底壁平齐的放油孔2,为了使壳底内的油放地更干净、彻底,在环型凹槽1上与放油孔2对应位置处设有局部下凹的凹陷部5,所述的放油孔2外环壁与所述的凹陷部5内底壁平齐,在环型侧壁8上还设有回油孔3。为进一步提高油底壳的整体强度,在环型侧壁4的相对两长侧壁上设有竖向加强筋6,加强筋6沿环型侧壁8内凹,加强筋6为4条或6条,两面对置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永成,未经李永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05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