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塑料瓶自毁防伪瓶盖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0309.0 | 申请日: | 2007-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26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于勤农;冯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勤农 |
主分类号: | B65D41/32 | 分类号: | B65D41/32;B65D4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100山东省莱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瓶 自毁 防伪 瓶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瓶盖的改进,具体地说是一种塑料瓶自毁防伪瓶盖,主要用于盛装饮料或药物的塑料瓶。
背景技术
塑料瓶是目前使用最多、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包装容器,如饮料瓶或药物瓶,这种塑料瓶在应用中常存在的不足是:由于这种容器具有比较坚固、消费后不易损坏的特点,因此极易被不法分子仿制或回收再利用,尤其是酒水产品、液体药品、果汁、饮料等,目前多采用塑料瓶包装,在塑料瓶上配有瓶盖,瓶盖由盖体、固定环、连接桥构成,盖体通过连接桥与固定环连接在一起,在盖体的内壁上设有与塑料瓶口外螺纹相吻合的内螺纹,当消费者开瓶时,拧断盖体与固定环之间的连接桥,将瓶盖打开,而固定环就留在瓶颈上,造假者将回收的塑料瓶用螺丝刀挑去固定环,而塑料瓶的瓶口完好无损,再换上新瓶盖后仍可再用,给造假者提供了可能条件,影响了食品安全、卫生,给消费者造成不良反应和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去掉固定环则使塑料瓶自毁,从而避免塑料瓶回收利用,防止危害消费者利益的塑料瓶自毁防伪瓶盖。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塑料瓶自毁防伪瓶盖,由盖体、固定环、连接桥构成,盖体通过连接桥与固定环连接,在盖体的内壁上设有与塑料瓶口外螺纹相吻合的内螺纹,其特征在于在固定环的内壁上设环形凹槽,在环形凹槽内设止倒环形刀片。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止倒环形刀片,由下边沿和止倒齿构成,下边沿坐在环形凹槽的下壁上,起环形固定作用,止倒齿刃部向内倾斜15-25度角,若向回倒固定环时,止倒齿刃部便刺入塑料瓶颈部的壁内,割破塑料瓶。将该瓶盖压扣在塑料瓶上时,止倒环形刀片固定在塑料瓶的瓶颈上,造假者用螺丝刀无论从那个面挑起固定环,固定环上的止倒齿都在挑力的作用下,将塑料瓶瓶颈割破,使塑料瓶不能再应用,从而避免了塑料瓶回收再利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在塑料瓶上使用的瓶盖相比,由于瓶盖的固定环在瓶颈上是不能倒出的,也是不可取下的,一旦取下,塑料瓶的瓶颈部则被划破,使塑料瓶不能再利用,所以,避免了塑料瓶回收再利用所带来的问题,可广泛用于塑料瓶容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使用新型结构沿轴线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止倒环形刀片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2制作本实用新型。该塑料瓶自毁防伪瓶盖,由盖体1、固定环2、连接桥3构成,盖体1通过连接桥3与固定环2连接,在盖体1的内壁上设有与塑料瓶口外螺纹相吻合的内螺纹4,其特征在于在固定环2的内壁上设环形凹槽6,在环形凹槽3内设止倒环形刀片5。所述的止倒环形刀片5,由下边沿5a和止倒齿5b构成,下边沿5a坐在环形凹槽6的下壁上,止倒齿5b刃部向内倾斜15-25度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勤农,未经于勤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03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盗非标螺丝
- 下一篇:生态院落型高层复式单元住宅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B65D 用于物件或物料贮存或运输的容器,如袋、桶、瓶子、箱盒、罐头、纸板箱、板条箱、圆桶、罐、槽、料仓、运输容器;所用的附件、封口或配件;包装元件;包装件
B65D41-00 帽,例如顶盖、隆起密封件,即具有与颈部或确定倾注口的壁或出料口的外圆周接合部分的元件;用于封口件的保护性帽状盖,例如金属箔或纸的装饰性盖
B65D41-01 . 特别适用于容纳多种号码的
B65D41-02 . 没有刻痕线、撕裂条带、签条或类似的开启或拆开装置的帽或帽状盖
B65D41-32 . 带有刻痕线、撕裂条带、签条或类似的开启或拆开装置,例如便于形成倾注口的帽或帽状盖
B65D41-62 . 用于封口件的辅助保护性帽状外盖
B65D41-34 ..有螺纹的或类似的帽或帽状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