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套分解式弹性定位扶正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29636.4 | 申请日: | 200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64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朱泽军;刘东亮;游龙谭;徐洪生;王淑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中青 |
主分类号: | E21B17/10 | 分类号: | E21B1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00山东省东营***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解 弹性 定位 扶正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工业的采油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内套分解式弹性定位扶正器。
二、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井筒状况和产出液性质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有杆泵系统工作环境逐步恶化,加剧了杆管偏磨程度。
针对现场偏磨现状,目前采用防偏磨措施主要是采用抽油杆扶正器、抗磨副等。抽油杆扶正器效果差,周期短,加大悬点载荷;抽油杆抗偏磨副,现场主要问题是扶正体和杆体容易出现卡死现象,卡死后相当于普通偏磨节箍;成本高,价格较贵,影响现场推广使用范围。目前应用的弹力支撑扶正器虽然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但直接在杆体两端加工丝扣,造成杆体丝扣端强度低,容易断裂;另外一种开槽式定位扶正装置虽然在墩头杆体上实现可更换操作,但由于扶正体开槽,降低了装置的强度,在遇阻的情况下,在墩头的作用下容易导致本体裂开。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制作简单、提高了装置的抗拉强度的内套分解式弹性定位扶正器。
其技术方案是:主要由杆体、内芯压帽、内芯、扶正器主体、摩擦块、弹性元件和定位垫片组成,内芯压帽和扶正器主体的内孔穿过杆体,扶正器主体的外围开有流油槽,摩擦块与弹性元件用定位垫片定位在扶正器主体的加强筋开槽内,所述的内芯为分体式,采用两瓣或多瓣组成,分体式内芯的一端有台肩,靠在扶正器主体的丝扣端部,用内芯压帽与扶正器主体一端活动连接,这样分体式内芯可以在扶正器主体的内腔相对转动和相对杆体滑动,二者间隙配合。
另外,摩擦块的两端设有倒角,便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保证了杆体的抗拉强度,又保证了扶正部分的强度,且安装、更换方便;该装置防抽油杆偏磨效果好,抽油杆基本不会偏磨,检泵周期显著提高。
四、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A-A截面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其技术方案是:主要由杆体1、内芯压帽2、内芯3、扶正器主体4、摩擦块5、弹性元件6和定位垫片7组成,
内芯压帽2和扶正器主体4的内孔穿过杆体1,扶正器主体4的外围开有流油槽,摩擦块5与弹性元件6用定位垫片7定位在扶正器主体4的加强筋开槽内,所述的内芯3为分体式,采用两瓣或多瓣组成,分体式内芯3的一端有台肩,靠在扶正器主体4的丝扣端部,用内芯压帽2与扶正器主体4一端活动连接,这样分体式内芯3可以在扶正器主体4的内腔相对转动和相对杆体滑动,二者间隙配合。摩擦块5的两端设有倒角。
内芯压帽2和扶正器主体4的内孔穿过杆体1的墩头,扶正器主体4开有流油槽,摩擦块5和弹性元件6,如支撑弹簧,事先用定位垫片7定位在扶正器主体4的加强筋开槽内,
摩擦块在加强筋的槽内单边有一定的伸缩量,安装时,先把扶正器主体和内芯压帽2从没有安装接箍一端的墩头穿过,在杆体1上把分体式内芯3扣在杆体上,然后穿入扶正器主体的内孔,内芯的一端有台肩,靠在扶正器主体4的丝扣端部,用内芯压帽2与扶正器主体4一端活动连接,这样分体式内芯3可以在扶正器主体4的内腔相对转动和相对杆体滑动,二者间隙配合。
内芯经过特殊处理,具有耐磨、抗磨的性能。需要更换内芯时,只需拧开被帽,取出内芯,更换新的内芯即可。这样就可以在抽油杆或其他墩头杆体上直接安装支撑扶正器,即保证了杆体的抗拉强度,又保证了扶正部分的强度,且安装、更换方便。
分体式内芯经过抛光、防腐处理,摩擦系数减小,其耐磨性能提高。分体式内芯和抗磨杆体之间设计了合适的配合间隙,在内芯的两端设计了合适的尺寸,避免了在抽油过程中扶正体卡死在杆体上不能相对滑动的现象。然后随抽油杆一起下入油管内,抽油时支撑体外的摩擦块在弹性元件的作用下支撑在油管内壁上,使支撑体相对油管内壁不动,同时使抽油杆杆体处于油管中心,如果抽油杆相对油管中心发生偏移,支撑体相对抽油杆杆体滑动的同时,给杆体一个强制居中的力,同时由于支撑体的外径大于抽油杆接箍外径,因此抽油杆接箍不会和油管内壁发生接触摩擦,防止管杆偏磨。该装置防抽油杆偏磨效果好,抽油杆基本不会偏磨,检泵周期显著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中青,未经刘中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96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