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吹塑薄膜幅宽自动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27530.0 | 申请日: | 2007-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599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方爱雪;刘巍;马长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爱雪 |
主分类号: | B29C55/28 | 分类号: | B29C55/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100山东省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 幅宽 自动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吹塑薄膜生产设备的配件,属塑料机械自动控制领域,特别是一种吹塑薄膜幅宽自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薄膜的生产,一般要求塑料薄膜是等宽的,但在实际吹塑生产过程中,由于挤出机工作不稳定,使其吹塑力发生变化,导致塑料薄膜的幅宽不一致,目前对于薄膜幅宽不一致的解决办法是:当遇到薄泡幅宽因压力变小而小于限定幅宽时,则需要人工从吹塑模头处向薄膜泡内充气,使薄膜泡内部压力增大,薄膜泡扩张,幅宽增大至所限定范围;当遇到幅宽大于限定范围时,则需人工从吹塑模头底部放气,或用针刺破薄膜泡放气,使薄膜泡的内部压力降低,使幅宽降低至所限定范围。这种方法,虽能改变幅宽,但存在的不足是:操作不方便、费时费力,且幅宽控制精度低,不能实现按设定范围自动控制幅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按设定幅宽的要求自动控制幅宽的一种吹塑薄膜幅宽自动控制装置。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吹塑薄膜幅宽自动控制装置,由进气电磁阀、排气电磁阀构成,进气电磁阀和排气电磁阀分别设在进气管和排气管上,其进气管和排气管的内端均通过吹塑模头内与薄膜泡的内腔相连通,其进气管的外端连接空气压缩室,其排气管的外端与外界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在薄膜泡的一侧设有内红外线限位器和外红外线限位器,外红外线限位器的红外光射线与限定幅宽变化的最大值相一致,当薄膜泡幅宽超过了限定值而遮挡了外红外线限位器的红外光射线时,排气电磁阀被打开,薄膜泡内的气体自动排出,使内部减压,幅宽缩小至限定范围内,内红外线限位器的红外光射线与限定幅宽变化的最小值相一致,当幅宽变窄小于限定幅宽变化的最小幅宽限位值时,薄膜泡不再遮挡内红外线限位器的红外射线时,进气电磁阀被打开,空气压缩室内的气体被充入薄膜泡内,使薄膜泡内压力增大,幅宽扩大至限定范围以内,如此往复控制,使薄膜泡幅宽限定在一定的变化范围内,当这个变化范围限定的十分小时,可使幅宽恒定。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内红外线限位器的红外线发射模块与外红外线限位器的红外线发射模块均固定在薄膜泡后侧的机架上,内红外线限位器的红外线接收模块与外红外线限位器的红外线接受模块均固定在薄膜泡前侧的机架上,内侧的红外线发射模块和外侧的红外线发射模块之间的距离以及内侧的红外线接收模块和外侧的红外线接收模块之间的距离均为3-5cm,即幅宽变化范围在3-5cm以内,内侧的红外线发射模块与红外线接收模块之间的连线与外侧的红外线发射模块和红外线接收模块之间的连线平行;所述的外红外线限位器,由变压器T、整流二极管VD1-VD4、三端稳压集成块IC4等部分构成,输出12V稳定直流电压供整个电路用电,IC1为红外线发射模块,内部由电源管理器件、密码IC、红外调制电路和中功率红外发射管等组成,通电后模块正前方透镜小孔即向外发射经密码调制的红外光线,IC2为配套的红外线接受模块,当薄膜泡不遮挡红外光射线时,IC2接收到IC1发射的红外光射线,输出端OUT模块内部的三极管截止,为高电平,此时由时基电路IC3组成的单稳态电路处于复位状态,③脚无输出,排气电磁阀不工作,当薄膜泡幅宽超过限定范围值时,遮挡住红外光射线,IC2收不到红外光线指令,OUT端内部的三极管导通,即IC3的触发端②脚受到低电平触发,单稳电路立即翻转进入置位状态,③脚输出高电平,VT导通,排气电磁阀打开,薄膜泡放气减压,使薄膜幅宽变小,12V正电源通过R2向C4充电,约经T=1.1R2×C4≈2min后,阈值端⑥脚电平上升到2/3VDD时,IC3复位,③脚输出低电平,电路就回复到原先的静止状态;所述的内红外线限位器电路原理与外红外线限位器电路原理相同,只改变继电器与进气电磁阀的连接状态即可,在不接收到红外光射线时,继电器不吸合,在弹簧的作用下,进气管上的进气电磁阀关闭,薄膜泡内不进气,当薄膜幅宽过小,使红外光射线不受遮挡时,继电器吸合,进气电磁阀打开,对薄膜泡内充气,使薄膜幅宽增大,其电路原理均为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吹塑薄膜幅宽控制方法相比,完全靠自动控制,其控制精度高,而且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可有效的自动控制薄膜幅宽,提高薄膜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沿A-A断面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红外线限位器电路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2、3制作本实用新型。该吹塑薄膜幅宽自动控制装置,由进气电磁阀1、排气电磁阀2构成,进气电磁阀1和排气电磁阀2分别设在进气管4和排气管5上,其进气管4和排气管5的内端均通过吹塑模头3内与薄膜泡6的内腔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在薄膜泡6的一侧设有内红外线限位器7和外红外线限位器8,外红外线限位器8的红外光射线与限定幅宽变化的最大值相一致,内红外线限位器7的红外光射线与限定幅宽变化的最小值相一致。内红外线限位器7的红外线发射模块71与外红外线线限位器8的红外线发射模块81均固定在薄膜泡6后侧的机架10上,内红外线限位器7的红外线接收模块72与外红外线限位器8的红外线接收模块82均固定在薄膜泡6前侧的机架10上,内侧的红外线发射模块71和外侧的红外线发射模块81之间的距离以及内侧的红外线接收模块72和外侧的红外线接收模块82之间的距离均为3-5cm,内侧的红外线发射模块71与红外线接收模块72之间的连线与外侧的红外线发射模块81和红外线接收模块82之间的连线平行;所述的外红外线限位器8,由变压器T、整流二极管VD1-VD4、三端稳压集成块IC4等部分构成,输出12V稳定直流电压供整个电路用电,IC1为红外线发射模块81,内部由电源管理器件、密码IC、红外调制电路和中功率红外发射管等组成,通电后模块正前方透镜小孔即向外发射经密码调制的红外光线,IC2为配套的红外线接受模块82,当薄膜泡6不遮挡红外光射线时,IC2接收到IC1发射的红外光射线,输出端OUT模块内部的三极管截止,为高电平,此时由时基电路IC3组成的单稳态电路处于复位状态,③脚无输出,排气电磁阀2不工作,当薄膜泡6遮挡红外光射线时,IC2收不到红外光射线指令,OUT端内部的三极管导通,即IC3的触发端②脚受到低电平触发,单稳电路立即翻转进入置位状态,③脚输出高电平,VT导通,排气电磁阀2打开,薄膜泡6放气减压,使薄膜幅宽变小,12V正电源通过R2向C4充电,约经T=1.1R2×C4≈2min后,阈值端⑥脚电平上升到2/3VDD时,IC3复位,③脚输出低电平,电路就回复到原先的静止状态;所述的内红外线限位器7电路原理与外红外线限位器8电路原理相同,只改变继电器9与进气电磁阀1的连接状态即可,在不接收到红外光射线时,继电器9不吸合,在弹簧的作用下,进气电磁阀1关闭,薄膜泡6内不进气,当薄膜幅宽过小,使红外光线不受遮挡时,继电器9吸合,进气电磁阀1打开,对薄膜泡6内充气,使薄膜幅宽增大;以上电路原理均为现有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爱雪,未经方爱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75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湿度检测报警装置
- 下一篇:一种频分复用式并行激光测长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