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探井试油连续排液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25542.X | 申请日: | 2007-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57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海;李雪;邱明文;徐文庆;杭发琴;周广清;宋浩生;崔滨源;马恩才;刘常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F04B47/06;E21B47/00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夫寿 |
地址: | 2570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探井 试油 连续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开采井下作业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探井试油连续排液装置。
二、背景技术
石油开采试油方法有替喷、抽汲、气举等,最常用的是抽汲,抽汲方法包括地面和地下设施,地面用通井机作动力源,通过其上装设的滚筒旋转及滚筒上缠绕的钢丝绳连接井下设施作上下垂直运动,完成抽汲工序。井下设施主要是抽油杆和抽子,由地面滚筒钢丝延续连接抽油杆,抽油杆上连接抽子运动,将井内液体举升到地面。这种传统的方法为石油开采的试油工艺作出了贡献,但也同时存在着如下的缺点或不足:①井口密封困难,井液常泄漏至地面,造成环境污染;②抽子寿命低,使用几天胶皮就磨损漏失,有时甚至不能将井液举升至地面,完全失去抽汲作用,不得不起出提子,更换新的,大大降低作业效率,提高作业成本;③地面采用通井机作动力,连续工作中操作人员劳动中强度大,疲劳操作,存在不安全隐患;④试油采液由于更换抽子,人员疲劳等迫使试油采液不能连续运行,因此取得的某些数据就不准确,导致地质储量计算的不准及后续工作的麻烦。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探井试油连续排液装置,地面采用电动机作动力,由控制器控制;井口采用光杆,井下采用有杆泵系统,有效地克服或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或不足,抽汲连续化,有效地提高作业效率、采集资料齐全准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探井试油连续排液装置,包括基座、控制柜、刹车、电机、减速器、滚筒及其上缠绕的钢丝绳、下定滑轮、支架、上定滑轮、行程传感器、动滑轮、悬绳器、光杆、井口、油管柱、井下泵、输入联轴器、制动器和输出联轴器,所述控制柜、电机及刹车、减速器、滚筒、下定滑轮和支架安装于基座上,所述支架安装有上定滑轮和行程传感器,所述动滑轮顺次与悬绳器、光杆和井下泵相连接,油管柱为酸化压裂一体化管柱。
其中,所述减速器为行星减速器,其一端顺次连接有输入联轴器及其制动器和电机,另一端顺次连接有输出联轴器、滚筒支座及其上安装的滚筒轴承和滚筒。所述电机为磁阻式电机,在行程传感器和控制柜的控制下实现正、反旋转。所述基座为撬装式可移动结构。所述光杆上端与动滑轮相连接,下端伸入井口,并与井下泵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优点:
1、采用磁阻电动机作动力,可进行自动切换正反转及连续运转,可全面准确地采集油井试油资料,为油田储量计算和油层地质、油质情况提供准确研究和依据。
2、地采设备采用撬装式装配,结构紧凑,移动搬家灵活方便。
3、井下采用抽油杆带动的常规抽油泵,可连续地进行抽汲工作,避免了井液漏失和频繁更换抽子的状况。
4、井口采用光杆,密封容易,效果好,避免了井口的漏失及环境污染。
5、井下采用压裂酸化一体化管柱,减少起下管柱次数,减轻操作者劳动强度,降低作业成本,据测算,光更换抽子一项,每一口试油井就可节约6万元,酸化压裂管柱每口井节约11万元。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地面设施安装连接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一种探井试油连续排液装置,包括基座、控制柜、刹车、电机、减速器、滚筒及其上缠绕的钢丝绳、下定滑轮、支架、上定滑轮、行程传感器、动滑轮、悬绳器、光杆、井口、油管柱、井下泵、输入联轴器17、制动器18和输出联轴器19,控制柜2、电机4及刹车3、减速器5、滚筒6、下定滑轮7和支架8安装于基座1上,支架8上安装有上定滑轮9和行程传感器10,动滑轮11顺次与悬绳器12、光杆13通过井口14及油管柱15和井下泵16相连接,油管柱15为酸化压裂一体化管柱。
减速器5为行星减速器,其一端顺次连接有输入联轴器17及其制动器18和电机4,另一端顺次连接有输出联轴器19、滚筒支座20及其上安装的滚筒轴承21和滚筒6。电机4为磁阻式电机,在行程传感器10和控制柜2的控制下实现正、反旋转。基座1为撬装式可移动结构,搬家、移动灵活方便。光杆14上端与动滑轮12相连接,下端伸入井口15,并与井下泵17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未经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55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网络评估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个人事务的管理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