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间隙控制型电磁动力吸振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25326.5 | 申请日: | 200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933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宋方臻;白城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15/03 | 分类号: | F16F15/03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022山东省济南市市中***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间隙 控制 电磁 动力 吸振器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转子减振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能调节自身固有频率的间隙控制型电磁动力吸振器。
(二)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电磁式动力吸振器的工作原理是:首先根据传感器检测到外界激励力的频率,控制系统计算出电磁弹簧应该调整的刚度值,并把刚度值转变成对应的控制参数;然后由控制系统按照设计好的控制律,输出控制电流,改变电磁铁线圈电流的大小,把动力吸振器的固有频率调整为外界激励力频率,达到吸振的目的。它的机械结构简单,控制方便,但是由于采用控制电磁铁线圈电流方法,不可避免的增加了整个电磁系统的复杂性,而且当振动频率较高时,需要较大的控制电流,当振动频率不变而持续时间较长时,控制电流的持续时间与振动时间相等,以及由于电流的变化而引起涡流,增加了系统的功耗。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的电流控制电磁动力吸振器电路系统结构复杂、吸振器功耗高等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灵活,实施方便的间隙控制型电磁动力吸振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间隙控制型电磁动力吸振器,包括机械装置和控制系统,所述的机械装置包括电机、由电机带动作直线运动的支承架、安装在支撑架内部的电磁铁和套装电磁铁内部的转子。
为了方便调整电磁铁和转子的间隙和磁力,电磁铁与转子的配合面为锥形。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之处之于:所述的电磁铁轴向表面设有多个沿周向分布的半球形凹槽,每个凹槽内有一滚珠,滚珠与凹槽内表面和支撑架左、右侧壁接触。
所述的凹槽数目至少为4个。
所述的支承架包括下底板,左侧板,右侧板与上底板构成四边形结构,其中下底板横截面为“凸”型结构。
所述的直流电机主轴连接有丝杠螺纹副,丝杠贯穿支承架,支撑架通过弹簧与电磁铁相连接。
所述的转子安装有轴承,轴承固定在轴承座和轴承座盖内部,轴承座径向通过弹簧与电磁铁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一种间隙控制型电磁动力吸振器,在结构上,它没有采用已有电磁动力吸振器的柱形结构形式,而是采用锥形的形式,在实现方法上,是通过调整电磁动力吸振器磁极与转子表面间隙的方法,来改变电磁动力吸振器的刚度,从而改变其固有频率,达到动力吸振的目的,其实现依据如下:当电流不变,系统阻尼很小,以致可以忽略不计时,电磁动力吸振器的数学模型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53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活动扳手
- 下一篇:摩托车高热发烫电子元件的隔离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