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指肌腱损伤术后强制康复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24977.2 | 申请日: | 2007-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809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霞;王石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新霞 |
主分类号: | A61H1/00 | 分类号: | A61H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100山东省莱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指 肌腱 损伤 术后 强制 康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指肌腱术后医疗辅助器械,特别是一种手指肌腱损伤术后强制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人的手是重要的活动、劳动器官,因此也是最容易受伤的部位,所以,在外伤中,手外科手术所占的比率最高。在手部创伤的患者中,肌腱损伤或伴有肌腱损伤的患者占绝大多数,临床上对肌腱损伤的治疗就是进行吻合修复手术。通常情况下,做过吻合修复手术后,经常出现肌腱吻合部位与周围组织的粘连,肌腱粘连必然影响肌腱活动,从而严重影响手指的屈伸活动。目前,防止手术后肌腱粘连的方法:一是用中药烫洗、促进血运、消除炎症;二是用手扳动术指端部,使其伸直,扳动时,应逐渐加大扳动角度,开始的扳动幅度控制为2度左右,每天加大5度,逐步的扩大到将术后手指扳直,一个星期后,可自行锻炼,这种用手扳动术指促其康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操作力度不容易掌握,效果较差,若由患者自行操作,往往因疼痛而达不到伸展的程度,若由医护人员协助,又费时费力,操作也不规范,影响功能康复锻炼效果。另外,凡是用人工操作,都不能同时扳动多个手指。目前,也有的采用简易装置,包括托板、系带、指状气垫、橡皮筋构成,用系带将患者的手腕部、手掌部固定在托板上,在手指的背部设指状气垫,橡皮筋一端固定在指状气垫的指端,另一端固定在托板的掌背上,通过向指状气垫充气,使橡皮筋拉动患指的端部,这种装置,虽然对术后手指的屈伸有一定效果,且能对多个手指同时起作用,但指伸的方向不能保持在手指的轴线上,不利于手指向自然位方向屈伸,也影响功能康复锻炼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使术后手指强行屈伸锻炼,又能准确控制正确的屈伸方向和屈伸角度,且操作方便、规范、能提高术后手指功能康复锻炼效果的手指肌腱损伤术后强制康复装置。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手指肌腱损伤术后强制康复装置,由掌背板、掌心处系带、手腕处系带构成,掌心处系带粘结固定在掌背板的前端,手腕处系带粘结固定在掌背板的中部,在掌心处系带和手腕处系带的端部均设尼绒扣,通过掌心处系带和手腕处系带将掌背板固定在术后手掌的背部,其特征在于在掌背板的后端固定上微型低速电机,在微型低速电机的主动轴上连接驱动螺杆,驱动螺杆的螺纹与转动齿轮啮合,通过驱动螺杆对转动齿轮的推动,使转动齿轮转动,转动齿轮的轴两端分别插入垂直固定在掌背板上的左、右支撑板的孔内,在转动齿轮的轴上设五个长半轴可调式凸轮,每个长半轴可调式凸轮对应一根拉线,通过长半轴可调式凸轮的转动,实现拉线一拉一松,拉或松的程度通过长半轴半径的调节而实现,在拉线的端部固定上指尖套,在与五个手指根部相对应的位置上均设拉线穿过环,每根拉线穿过相对应的拉线穿过环,使拉线在拉动过程中分别于五个术后手指的轴线保持一致,使拉力不产生偏歪。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长半轴可调式凸轮,在其周边设凹槽,拉线端部的套环绕在凹槽内,在沿长半轴一侧凹槽的壁上设条形孔,在条形孔内设拉线撑起片,拉线撑起片的中部设转动螺杆,转动螺杆旋转在长半轴可调式凸轮轴上的螺孔内,通过转动螺杆的转动,可调节拉线撑起片离轴心的距离,从而调节长半轴可调式凸轮的长半轴;在掌心处系带的内侧固定上纱布垫,以垫在掌心内,柔软而吸汗;所述的微型低速电机为每分钟30转,可接220V电源,此种电机为现有技术,市场上可直接买到;所述的掌背板为弧状板,向内弯曲弧度与手掌内弯弧度一致。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掌背板通过掌心处系带和手腕处系带固定在手术后的手掌背部,将指尖套套在手术后的手指尖部,通过调紧螺丝,将拉丝调节为适当的松紧度,调节拉线撑起片,适宜拉动手指的屈伸角度,将微型低速电机接上电源,即可拉动手指实现屈伸,开始控制在屈伸2度的范围内,通过调节拉线撑起片离轴心的距离,逐渐加大屈伸角度,5天后,达到伸直的角度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使用的方法与装置相比,由于采用微型低速电机驱动,所以省时省力,操作规范;由于掌背板为与手背弧度相一致的弧形板,且在前端加了拉线穿过环,使拉力沿手指的轴向拉动,防止拉力偏歪,影响手指的正位锻炼;由于拉线的拉动长度可通过长半轴可调式凸轮调节,所以使手指的屈伸角度可根据术后手指锻炼需要要求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长半轴可调式凸轮前视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沿图2A-A剖视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2、3制作本实用新型。该手指肌腱损伤术后强制康复装置,由掌背板1、掌心处系带2、手腕处系带3构成,掌心处系带2粘结固定在掌背板1的前端,手腕处系带3粘结固定在掌背板1的中部,在掌心处系带2和手腕处系带3的端部均设尼绒扣4,通过掌心处系带2和手腕处系带3将掌背板1固定在术后手掌的背部,其特征在于在掌背板1的后端固定上微型低速电机5,在微型低速电机5的主动轴上连接驱动螺杆6,驱动螺杆6的螺纹与转动齿轮7啮合,转动齿轮7的轴两端分别插入垂直固定在掌背板1上的左、右支撑板8、8′的孔内,在转动齿轮7的轴上设五个长半轴可调式凸轮9,每个长半轴可调式凸轮9对应一根拉线10,在拉线10的端部固定上指尖套11,在与五个手指根部相对应的位置上均设拉线穿过环12,每根拉线10穿过相对应的拉线穿过环12。所述的长半轴可调式凸轮9,在其周边设凹槽91,拉线10端部的套环绕在凹槽91内,在沿长半轴一侧凹槽91的壁上设条形孔92,在条形孔92内设拉线撑起片93,拉线撑起片93的中部设转动螺杆94,转动螺杆94旋转在长半轴可调式凸轮9轴上的螺孔内;在掌心处系带2的内侧固定上纱布垫13;所述的微型低速电机5为每分钟30转,可接220V电源,此种电机为现有技术;所述的掌背板1为弧状板,向内弯曲弧度与手掌内弯弧度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新霞,未经李新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49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