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冲洗一体式微创颅内血肿清洗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24974.9 | 申请日: | 2007-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74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吕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立峰 |
主分类号: | A61B17/22 | 分类号: | A61B17/22;A61B17/00;A61B19/00;A61M1/00;A61M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100山东省莱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洗 一体 式微 创颅内 血肿 清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微创手术的颅内血肿清洗的冲洗一体式微创颅内血肿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颅内血肿对人的生命具有重大威胁,当血肿在颅内占有一定体积时,重则导致患者死亡,轻则导致患者病残,且病程越长,对脑的损害就越大,因此,及时消除颅内血肿,是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目前,对于颅内血肿一般采用微创开颅手术,同时,采用负压引流装置进行抽吸引流,这种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负压抽吸嘴、抽吸器构成,抽吸引流时,在CT监视下,将引流管从微创口插入至血肿处,并将抽吸器通过导管接在负压抽吸嘴上,这种负压抽吸装置,对于液态状的血液肿块可直接抽吸出来,但在临床中所遇到的血肿病变,往往除了液态血液外,还有半凝固或凝固状态较硬的血肿。对于较硬的血肿,目前有两种方法清除,一是机械性切磨后抽吸,这种清除方法存在的主要不足是容易引起再出血和损伤脑组织;二是采用注射生物酶液化血肿的清除方法,这种清除方法存在的主要不足是液化时间长,需6个小时后才能发挥最大液化作用,不能与抽吸同时进行,每次液化量有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集机械切磨、注射生物酶、抽吸于一体,既能提高抽吸手术速度,又使用安全的一种冲洗一体式微创颅内血肿清洗装置。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冲洗一体式微创颅内血肿清洗装置,由外管、抽吸装置接嘴构成,抽吸装置接嘴垂直固定在外管的座端,其特征在于在外管的腔内沿中心轴线设有穿刺针,在穿刺针的座端连接上生物酶注入管,在外管的前端设环形吸口,在环形吸口上固定上外凸形网罩,在外凸形网罩的内侧设弧面旋转刀,弧面旋转刀的刀刃贴紧外凸形网罩的内侧面,弧面旋转刀的弧度与外凸形网罩的内侧弧度一致,当弧面旋转刀转动时,与外凸形网罩的网孔沿形成切磨,将贴近外凸形网罩网孔或吸入其网孔的硬血肿进行切磨,弧面旋转刀固定在转动套管前端的外壁上,转动套管紧套在穿刺针上,可以穿刺针为轴进行转动,在外管的座端设密封帽,在密封帽上设左、右手柄,在右手柄上固定上微型电机,转动套管从密封帽的中心圆孔伸出,转动套管的座端通过齿轮与微型电机的主动轴上的齿轮啮合。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在外管的壁上设有刻度,以便及时观察和记录外管插入深度,在外管的前部通过螺钉固定上限深环,在微型电机工作时,限深环可起定位作用;在穿刺针针杆的后端也设刻度,主要用于掌握穿刺针针尖的伸出长度;外管为不锈钢管,外管的外径为4mm,内径为3mm,长度为20-50mm;穿刺针的外径为1mm,转动套管的外径为2mm,内径为1mm;外管与转动套管之间有0.5mm的环腔,作为引流腔;所述的微型电机为现有技术,可直接购买到,使用220伏电源。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在CT监视下,从微创口插入,使穿刺针的针尖部分刺入较硬的血肿,一是起定位作用,二是通过穿刺针直接将生物酶注入较硬的血肿内,对较硬的血肿软化溶解,三是让硬血肿逐步涨起,便于环形吸口吸起,使外凸形网罩抵至较硬的血肿,插入深度调整好后,用限深环固定位置,当微型电机转动时,以防止振动,在生物酶注入管上和抽吸装置接嘴上分别连接上生物酶注入器和负压抽吸器,在抽吸液态血肿的同时,对凝固的较硬的血肿注入生物酶,并且在负压吸引力和生物酶对硬血肿块的涨起的共同作用下,使硬血肿贴近外凸形网罩,弧面旋转刀转动,对血肿一边切磨,一边抽吸,一边溶解,使抽吸过程加快。开始抽吸,控制抽吸量为血肿所占空间的一半,不宜多抽,防止再出血,由于在抽液的同时,注入了生物酶,所以抽吸时间可延长,使生物酶对硬血肿有较多的溶解时间,达到抽吸要求后,让抽吸装置留置,间隔6小时后再重复操作一次,依次往复,直到将硬血肿全部清除为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对颅内血肿的抽吸装置相比,由于集抽吸、注射生物酶、机械切磨于一体,所以,可一次性置入,同时完成抽、注、机械性切磨多种操作,故可提高手术速度,减轻患者痛苦。另外,由于采用微型电机带动、弧面旋转刀切磨、外凸形网罩隔离,因此,不仅能提高抽吸速度,而且可避免机械性损伤,防止再出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沿轴线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2制作本实用新型。该冲洗一体式微创颅内血肿清洗装置,由外管1、抽吸装置接嘴2构成,抽吸装置接嘴2垂直固定在外管1的座端,其特征在于在外管1的腔内沿中心轴线设有穿刺针3,在穿刺针3的座端连接上生物酶注入管4,在外管1的前端设环形吸口5,在环形吸口5上固定上外凸形网罩6,在外凸形网罩6的内侧设弧面旋转刀7,弧面旋转刀7的刀刃贴紧外凸形网罩6的内侧面,弧面旋转刀7的弧度与外凸形网罩6的内侧弧度一致,弧面旋转刀7固定在转动套管8前端的外壁上,转动套管8紧套在穿刺针3上,在外管1的座端设密封帽9,在密封帽9上设左、右手柄10、10′,在右手柄10′上固定上微型电机11,转动套管8从密封帽9的中心圆孔伸出,转动套管8的座端通过齿轮13与微型低速电机11的主动轴上的齿轮12啮合。在外管1的壁上设有刻度,以便及时观察和记录外管插入深度,在外管1的前部通过螺钉固定上限深环14,在微型电机11工作时,限深环14可起定位作用;在穿刺针3针杆的后端也设刻度,主要用于掌握穿刺针3针尖的伸出长度;外管1为不锈钢管,外径为4mm,内径为3mm,长度为20-50mm;穿刺针3的外径为1mm,转动套管8的外径为2mm,内径为1mm;外管1与转动套管8之间有0.5mm的环腔15;所述的微型电机11为现有技术,使用220伏的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立峰,未经吕立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49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