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感应式测电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24356.4 | 申请日: | 200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40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刘焕明;李连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连春 |
主分类号: | G01R19/155 | 分类号: | G01R19/155;G01R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124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应 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电器的改进,具体地说是一种在不破坏导线绝缘外皮的情况下,可以判断导线的断点及区分“零”线和“火”线的感应式测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测电器,大多为笔状,包括笔状绝缘外壳、触头、高阻值电阻、氖灯构成,触头固定伸出在笔状绝缘外壳的前端部,高阻值电阻和氖灯依次安装在笔状绝缘外壳内,使用时,将触头与导线接触,手指按笔状绝缘外壳的后端,作为接地线,才能通过氖灯是否亮来判断是否有电,因此,这种测电器存在以下不足:1、不能带绝缘包皮测试,对于带绝缘包皮的导线需剥开绝缘包皮,让触头接触导线,才能测试,因此使用费时费力,且破坏导线绝缘包皮时,有时还要破坏室内的装饰层,不仅操作复杂,而且使导线增加了漏电点,造成新的故障;2、氖灯亮度低,在有光线的条件下很难观察;3、灵敏度低,不便于判断“零”线和“火”线。若不破坏导线的绝缘包皮,采用万用表或测电笔等工具来测试,其方法是在导线的端部测试,这种方法,虽然能判断某根导线是否存在断路情况,但无法判断断点的确切位置,修理困难,有时需将整根导线换掉,这就造成了浪费;目前也有关于带绝缘包皮的测电器的报道,虽能在不破坏绝缘包皮的情况下进行测试,但电路及其结构复杂,提高了使用成本,而且由于仍采用氖灯,所以仍存在在光线好的条件下不利于观察的缺点,不利于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不仅能在带绝缘包皮的情况下测试,而且电路及其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既能快速判断出导线的断点,又能判断“零”线或“火”线,并且在室外强光情况下也能正确鉴别的感应式测电器。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感应式测电器,由绝缘外壳构成,其特征在于在绝缘外壳的前端部设3DJ场效应管测头,在绝缘外壳的中部内固定安装上电路板,在绝缘外壳的中部壁上设蜂鸣器,在绝缘外壳的后端设绝缘扣帽,在绝缘扣帽内装入电池,在绝缘扣帽的壁上设推动式电源开关。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电路板上的电路由三极管BG1、BG2和3DJ场效应管测头、电阻R、推动式电源开关、电池构成,电阻R是阻值为100K的碳膜电阻,BG1为9012,BG2为9013,电池为3V,3DJ场效应管测头的漏极与BG1的基极连接,并通过电阻R与三极管BG2的发射极相连接,三极管BG2的栅极通过蜂鸣器与3DJ场效应管测头的源极相连接,3DJ场效应管测头的栅极作为电场感应端,三极管BG1的基极通过电阻R连接三极管BG2的发射极,BG1的发射极与3DJ场效应管测头的源极连接,同时通过蜂鸣器与三极管BG2的栅极连接,三极管BG1的栅极与三极管BG2的基极连接,可起放大作用;经试验表明,在3DJ场效应管测头测到电场信号时,可使三极管BG2导通,从而使蜂鸣器发声,通过蜂鸣器的声响提示导线带电,否则导体不带电,在什么位置不发声,则表示在什么位置是断点位置;所述的绝缘外壳的断面为长方形,角部均为弧度角,其内腔以能放入电路板为宜,在绝缘外壳的前端设端部通孔,3DJ场效应管测头安装在端部通孔内,在绝缘外壳的中部设中部通孔,蜂鸣器安装在中部通孔内,推动式电源开关可采用手电筒上的电源开关形式,在绝缘扣帽接口处的侧壁上设有扣孔,在绝缘外壳的后端侧壁外侧设弹性凸起块,绝缘外壳上的弹性凸起块卡入绝缘扣帽上的扣孔内,使绝缘扣帽与绝缘外壳固定连接。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绝缘外壳前端的场效应管测头沿导线绝缘外包皮滑动,蜂鸣器作出声响,当移动到导线断点后,立即停止声响,则表示已找到导线断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使用的测电器相比,不仅可以在不破坏导线绝缘包皮的情况下快速判断导线的断点,而且结构简单、容易制作、生产成本低,并在室外强光下能够正确鉴别“火”线与零线,特别利用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沿图1A-A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2、3制作本实用新型。该感应式测电器,由绝缘外壳1构成,其特征在于在绝缘外壳1的前端部设3DJ场效应管测头2,在绝缘外壳1的中部内固定安装上电路板3,在绝缘外壳1的中部壁上设蜂鸣器4,在绝缘外壳1的后端设绝缘扣帽6,在绝缘扣帽6内装入电池5,在绝缘扣帽6的壁上设推动式电源开关7。所述的电路板3上的电路由三极管BG1、BG2和3DJ场效应管测头2、电阻R、推动式电源开关7、电池5构成,电阻R是阻值为100K的碳膜电阻,BG1为9012,BG2为9013,电池5为3V,3DJ场效应管测头2的漏极与BG1的基极连接,并通过电阻R与三极管BG2的发射极相连接,三极管BG2的栅极通过蜂鸣器4与3DJ场效应管测头2的源极相连接,3DJ场效应管测头2的栅极作为电场感应端,三极管BG1的基极通过电阻R连接三极管BG2的发射极,BG1的发射极与3DJ场效应管测头2的源极连接,同时通过蜂鸣器4与三极管BG2的栅极连接,三极管BG1的栅极与三极管BG2的基极连接,可起放大作用;经试验表明,在3DJ场效应管测头2测到电场信号时,可使三极管BG2导通,从而使蜂鸣器4发声,通过蜂鸣器4的声响提示导线带电,否则导体不带电,在什么位置不发声,则表示在什么位置是断点位置;所述的绝缘外壳1的断面为长方形,角部均为弧度角,其内腔以能放入电路板3为宜,在绝缘外壳1的前端设端部通孔1a,3DJ场效应管测头2安装在端部通孔1a内,在绝缘外壳1的中部设中部通孔1b,蜂鸣器4安装在中部通孔1b内,推动式电源开关7可采用手电筒上的电源开关形式,在绝缘扣帽6接口处的侧壁上设有扣孔9,在绝缘外壳1的后端侧壁外侧设弹性凸起块8,绝缘外壳1上的弹性凸起块8卡入绝缘扣帽6上的扣孔9内,使绝缘扣帽6与绝缘外壳1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连春,未经李连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43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用一次性遮眼板
- 下一篇:一种人体透视用转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