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开放式节能密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21512.1 | 申请日: | 2007-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123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武忠亮;高法勇;李金宝;昝海峰;程胜利;王甲明;马传斌;武振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忠亮 |
主分类号: | F16J15/16 | 分类号: | F16J15/16;F16H57/02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51507山东省德州***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放式 节能 密封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开放式节能密封装置。
(二)背景技术
从广义讲渗漏分运转渗漏与静止渗漏,而运转渗漏又具体分为有压渗漏与无压渗漏两种。在过去乃至现在,绝大部分实施的密封技术都未能精确地对两者进行区隔。以抽油机变速箱为例,它在运行中的渗漏属无压渗漏,却过量地用上了有压渗漏才对口的密封技术(橡胶密封技术、毛毡挤压技术、机械密封技术、弹条膨胀密封技术)。它们虽然像汽车刹车片那样挤压与紧绷在转动轴上,但由于变速箱在转动时产生的高负荷摆动,使得这些密封材料不能很好地随高就低的一起摆,而引发渗、漏乃至流油的情况。这就像人的糖尿病初期,需普通的降糖片却过量的使用了胰岛素,花费极高,效果却很差。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安全、节能的开放式节能密封装置,从源头上根治变速箱渗漏油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开放式节能密封装置,包括轴以及轴外的轴承、端盖,轴和端盖之间为轴套,轴承和端盖之间有内环空间,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内环空间内设有一固定在轴上、内大外小带锥度的挡导油环,在与挡导油环相对应的轴承端盖内壁位置处挖有由阶梯河床与分流围堰组成的分流槽;分流槽连通通向箱体的泄流孔。
本实用新型的开放式节能密封装置,所述轴套与端盖连接处的表面开有均匀分布的阻断槽。
所述端盖的外表面设有探进端盖内的挡导油环,挡导油环固定在轴上;挡导油环的下部开有泄流槽。可以避免雨水渗进油箱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多年的潜心探讨与模拟试验,使发明人最终悟出了其实象变速箱这样的大中型设备是完全可以采用非紧绷、挤压与摩擦的“另类”技术的。发明人研发的开放式节能型密封技术以及该技术在三台不同结构与型号的变速箱上分别连续使用90天的效果看,对无压渗漏有了最具开创性的认知与相配套密封技术的突破性攻关。
本实用新型的开放式节能型密封技术的原理与构造就采用了“分洪内排”式的治水理念,并取得了成功。
本实用新型具有安全性、经济性、节能性与防反渗漏性:
一安全性,即它的永久性。在机油浸泡的环境,挡油环与端盖上的分流槽这样的普通材料不会因为腐蚀而烂掉。在正常情况下,它的使用寿命保守估计为十年。
二经济性,象挡油盘用普通的钢材铝材或铸铁材料在车床稍作加工即可。分洪槽用现成的轴承端盖略加改进而成。
三节能性,旧的密封技术使用多种材料会对转轴进行紧绷、挤压与摩擦,那犹如每台变速箱装了四副刹车片,它人为的消耗了我们的电能。而本产品具有开放性、非接触特点。
四防反渗漏性,当确定变速箱为无压渗漏时,我们吃惊地发现,造成机油变质的根源也在这里。风和日丽的时间段,它是往外漏油的,但在狂风暴雨的时间段,它会一股脑地由外往里渗漏混浊雨水的。而以往的结论是既然往外渗、漏油,那雨水就不应该进到里面去,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而其实反渗漏密封技术并不复杂,我们既可以借用里面的挡油环与分洪槽技术,又可以把轴套阻断槽由里往外开出来。
(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原变速箱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轴,2轴承,3端盖,4轴套,5内环空间,6挡导油环,7阶梯河床,8分流围堰,9泄流孔,10阻断槽,11泄流槽,12毛毡,13油封。
(五)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1、图2两种的结构上不难看出,这是两种理念指导下的两种密封技术:图1为防洪筑坝,橡胶、油封13、毛毡12挤压一块上,结果是坝高“水”更高,最终“水”漫漫而溢了出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忠亮,未经武忠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15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