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关节支座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21301.8 | 申请日: | 200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77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陈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新三思动态试验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5/20 | 分类号: | F15B15/2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曲志波 |
地址: | 250032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关节 支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液伺服直线作动器,尤其涉及电液伺服直线作动器上的关节支座。
背景技术
关节支座的挂耳与直线作动器的前端和后端连接,在进行动态疲劳试验时,被试件与支座连接,被试件受力后产生变形,关节支座挂耳与支座之间产生小角度转动,使滑动轴承内外圈接触面产生磨损,从而产生间隙。因为滑动轴承外圈是安装于关节支座内孔中,传统的关节支座内孔为封闭结构不开口,无法实现内孔直径大小的调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能调整消除磨损后间隙的关节支座。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它包括支座、挂耳以及挂耳上用于设置带开口的轴承外圈的内孔,轴承内圈设置于支座上的轴上,其特征是所述内孔的周缘开口,在开口处设置上突出部和下突出部,在上突出部设置螺纹孔、下突出部设置通孔,在挂耳上设置穿过所述通孔与上突出部上的螺纹孔配合的调整螺钉。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通过调整螺钉进行预紧,使滑动轴承的内外圈以及外圈与挂耳之间达到无间隙,由于采用缝隙调整螺钉可以调节挂耳的开口缝隙,当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滑动轴承内外圈出现磨损产生间隙时,通过旋紧调整螺钉即可消除缝隙。因此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现了技术目的。
本方案的具体特点还有,在所述调整螺钉上设置锁紧螺母,将锁紧螺母锁紧避免使用过程中调整螺钉松动。在关节支座的挂耳上设置有油杯和连通油杯和轴承内外圈接触面的油路,实现对轴承接触面的润滑。所述轴承为外圈开口的关节轴承,关节轴承可以多角度的自由运动,克服了传统的滚动轴承只能在单个方向运动的弊端,从而实现了部件多自由度的运动,三维运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图1中B-B向视图;
图3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座向后摆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座向前摆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支座向右摆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支座向左摆动示意图;
图8为关节轴承的示意图;
图9为挂耳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座,2、关节轴承,3、轴,4、挡圈,5、挂耳,6、油杯,7、锁紧螺母,8、调整螺钉,9、内孔,10、挂耳内孔周缘开口,11、内圈,12、外圈,13、扳手插孔,14、下突出部,15、上突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它包括支座1、挂耳5以及挂耳5上用于设置带开口的轴承外圈的内孔9,轴承的内圈11设置于支座1上的轴3上,所述内孔9的周缘上设置挂耳内孔周缘开口10,在挂耳内孔周缘开口10上设置上突出部和下突出部,在上突出部15设置螺纹孔、下突出部14设置通孔,在挂耳5上设置穿过所述通孔与上突出部15上的螺纹孔配合的调整螺钉8。通过调整螺钉8进行预紧,使轴承的内外圈以及外圈12与挂耳5之间达到无间隙,由于采用缝隙调整螺钉8可以调节挂耳内孔周缘开口10缝隙,当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滑动轴承内外圈出现磨损产生间隙时,通过旋紧调整螺钉8即可消除缝隙。在所述调整螺钉8上设置锁紧螺母7,将锁紧螺母7锁紧避免使用过程中调整螺钉8松动。在锁紧螺母7上设置扳手插孔13,便于操作锁紧螺母7。在关节支座的挂耳5上设置有油杯6和连通油杯6和轴承内外圈接触面的油路,实现对轴承接触面的润滑。所述轴承为外圈开口的关节轴承,关节轴承可以多角度的自由运动,克服了传统的滚动轴承只能在单个方向运动的弊端,从而实现了部件多自由度的运动,三维运转。关节轴承内圈11安装于轴3上,轴3的两端安装于支座1内孔中,关节轴承的外圈12安装于挂耳5的内孔9中,从而实现挂耳5与支座1之间的三维运动,关节轴承的内外圈长期运动产生磨损导致出现间隙,可以通过调整螺钉8实现挂耳5与关节轴承的间隙消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新三思动态试验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济南新三思动态试验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13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