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固定流化生物膜床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21032.5 | 申请日: | 2007-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65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张成禄;胡伟伟;刘粤博;于学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10 | 分类号: | C02F3/10;C02F3/08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邓建国 |
地址: | 250061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 流化 生物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污水复合处理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污水高效净化的上下折翻固定流化生物膜床。
背景技术
生物膜方法在处理有机污水中有多种装置,其中生物固定床制造简单,造价低廉,易于管理,但处理能力低,填料要求高,生物膜易阻塞。特别是开放式生物膜固定床,还有卫生条件差,有臭味的缺点,生物流化床生物活性强,传质效果好,处理效果好,但设备磨损比较严重,动力损失大,填料作为微生物赖以栖息的载体和场所,其性能直接影响着污水处理效果和投资费用。目前常用的陶粒无烟煤活性碳等填料,存在着耗能多,机械强度低,抗冲击能力差的缺点。同时有些填料比表面积小,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挂膜性能差等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生物固定床和生物流化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本低,耗能少,卫生条件好,挂膜性能高,不易阻塞,处理效果好的固定流化生物膜床。
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新型固定流化生物膜床,包括床体、填料层、配水管、布气管和排泥管,填料层设置在床体内,所述的床体填料层分三层,从上到下依次为石英砂填料层、荻根填料层和砾石填料层,在石英砂填料层和荻根填料层间设有布水板,床体横向分为至少三个相通的小室,配水管设置在一个小室的底部,排泥管安装在另一个小室的底部,布气管设置在床体底部的砾石填料层中,床体顶部的溢流出水口设有集水槽。
所述的床体横向分为左、中、右三个均等相通的小室,各小室间设有导流板,配水管设置在左小室底部的砾石填料层中,配水管在床体的进口处连接有反冲洗管,设有阀门的排泥管安装在右小室的底部。
所述布气管上设有均匀的出气孔。
新型固定流化生物膜床,床体填料上中下分三层,上层为石英砂,其由布水板承载,呈固定状态,中间为荻根,在曝气作用下处于半流化状态,下层砾石呈固定状态,承载上层填料。这样就形成了固定-流化-固定的反应床体,充分利用固定床和流化床的优点。固定-流化床横向由两导流板分成左中右三均等相通小室,左室和中室间导流板下端与固定流化床下壁相连,上端伸至石英砂填料层,与固定-流化床上壁相隔适当距离,使左室右室上部相通,中室和右室间档流板安置相反,中室和左室下部相通。污水通过固定-流化床左室下部的配水系统进水,在左室向上流,通过导流板与反应器上壁的通道进入中室,在中室实现重力自流,通过导流板与反应器下壁的通道流入右室,最终通过右室上部溢流堰出水,这样就形成了上下往复的翻流,增加污水处理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整个反应器分为三个小室,由导流板相隔,污水依次流经各小室,与各小室中的三层填料层充分接触,处理效果好。同时多种填料也起到了不同的水处理作用,砾石均匀水质,承载上层填料,石英砂质密,易于阻挡悬浮物。本反应器采用的新型填料荻根,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易于附着微生物,迅速刮膜,使得有机物降解速度快,污水净化效果好。反应器为密闭装置,排除了滋生蚊蝇有臭味的缺点,具有成本低,耗能少,操作简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配水管和布气管图。
其中1、配水管,2、砾石填料层,3、荻根填料层,4、石英砂填料层,5、布水板,6、导流板,7、溢流出水口,8、集水槽,9、反冲洗管,10、排泥管,11、布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结构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配水管1,布气管11和排泥管10,固定-流化床上中下分三层,反应床体填料分上中下三层,上层为石英砂填料层4,呈固定状态,其下设有布水板5,布水板5板面布孔,可起均匀水流的作用,中间为荻根填料层3,在曝气作用下处于半流化状态,下层砾石填料层2,呈固定状态,承载上层填料。这样就形成了固定-流化-固定的反应床体,固定-流化床由两导流板6分成左中右三均等小室,左室和中室间导流板6下端与床体下壁相连,上端伸至石英砂填料层4,与固定流化床上壁相隔适当距离,使左室与中室上部相通,中室和右室间导流板6安置相反,中室和左室下部相通下部相通。污水通过反应床左室下部的配水管2进水,在左室向上流,通过导流板6与固定流化床上壁的通道进入中室,在中室实现重力自流,通过导流板6与反应器下壁的通道流入右室,最终通过右室上部溢流出水口7把水排到集水槽8中排出。这样就形成了上下往复的拆翻流,增加污水处理效率。配水管1和布气管11均匀分布于固定流化床左小室底部,砾石垫层2之中。配水管在进口处连接反冲洗管9。布气管11呈拆线型,设有出气孔,布气均匀。排泥管10位于右室下部,带有阀门,需要排水时打开。使用时,污水经过配水管1,空气通过布气管11进入固定-流化床。反应器内的砾石、荻根、石英砂首先挂膜驯化,驯化完成后,固定流化床正式工作,下层砾石均匀水质,在布气管11充氧过程中,中层荻根处半流化状态,污水和荻根生物膜充分接触,实现对污染物的高效降解,上层石英砂质密,对水中悬浮物进一步阻留和降解。床体顶部的溢流出水口设有集水槽8,处理后的水经过反应器的溢流出水口7排出,污泥由排泥管10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10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保型热合自粘珠光膜
- 下一篇:一种集成曝气式膜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