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渠道成型机自动平衡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9254.3 | 申请日: | 2007-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73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韩其华;耿福明;杨海波;贾乃波;刘长余;朱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耿福明韩其华杨海波 |
主分类号: | E02B13/00 | 分类号: | E02B13/00;G05B19/04;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苗峻 |
地址: | 250013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渠道 成型 自动 平衡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渠道成型机自动平衡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渠道机械化衬砌技术在国外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初砌过程中,会因导轨高程变化而造成衬砌成型面不平整,衬砌厚度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因此需要加装自动平衡控制装置以自动调整衬砌机的高度,保证衬砌成型面的表面平整度和成型厚度符合精度要求。目前只有国外履带式衬砌机具有接触式传感器加请教传感器的自动平衡装置。这种结构的设备在运行时由于波动或摆动甚至传感器的压迫造成的基准绳的形变等,使控制精度低,不适合长斜坡衬砌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工作稳定、可靠、精度高的渠道成型机自动平衡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有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四组数据采集传感器,每组数据采集传感器包括至少一个超声波传感器,每组传感器分别与控制电路连接,控制电路控制输出端接四角处支腿上的油缸。使用时,四组数据采集传感器的位置与两个提前设置的基准绳对应。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超声波这种无接触式的数据采集方式,不与基准绳直接接触,因而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不会引起基准绳的形变,因此,数据采集会更加准确。
在上述的每组数据采集传感器,可只设置一个传感器,但为了避免传感器的摆动等因素造成较大的误差,可采用几个传感器,并采用离基准绳最近的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这时,一般将每组传感器安装在一支架上,每个支架上设置至少2-6个超声波数据采集传感器。具体加工时,支架的结构可至少包括与设备运行方向垂直的直杆,超声波数据采集传感器沿直杆长度方向布置。
由于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与温度等外界参数有关,为准确确定数据采集传感器与基准绳之间的距离,可以在设备上设置超声波校正传感器,对于前述将一组数据采集传感器设置在一横杆的这种结构,可将支架进一步设计为形,在其中一个纵边上安装超声波校正传感器,在工作前,首先通过超声波校正传感器向支架的另一侧边发出并收集信号,由于两侧边的距离一定,因此,由此可以确定此时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从而对数据采集传感器进行校正。
此外,本实用新型中,各超声传感器可通过CAN通讯电路与控制电路连接,这种通讯方式具有稳定、准确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衬砌机高度自动控制,保证混凝土衬砌成型面平整度和厚度符合精度要求。自动平衡系统在工作前对衬砌厚度进行设定,在工作过程中,装置自动完成对衬砌机的平衡调整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状态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图2中A点的放大图;
图4为超声数据采集传感器侧面图;
图5为本实施例液压系统图;
其中,1、上部主控器,2、左上液压支腿油缸,3、上基准绳,4、上部基准绳支撑,5、左上传感器组,6、上部液压站,7、右上液压支腿油缸,8、右上传感器组,9、下基准绳支撑,10、下基准绳,11、左下传感器组,12、下部主控器,13、右下液压支腿油缸,14、右下传感器组,15、下部液压站,16、支架,17、超声波数据采集传感器,18、超声波校正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包括上、下行走机构以及安装在上、下行走机构上的衬砌机构。在上、下行走机构上分别安装有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四个液压支腿油缸,其油路分别与上、下两个液压站连接。在上下行走机构上还分别有与各液压支腿油缸对应的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四个传感器组,每个传感器组安装在与设备行走方向垂直的形支架上,每个支架的横边上沿其长度方向装有五个超声数据采集传感器,在其一个侧边上安装有一个与另一侧边相对的超声校正传感器。各超声传感器通过CAN通讯电路与包括控制电路的主控器连接。主控器的控制线控制液压站工作,并根据主控器的命令控制液压系统的相应液压阀,使左上或右上或左下或右下四个液压油缸工作。从而使其能够调整其行程、进而达到控制设备平衡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耿福明韩其华杨海波,未经耿福明韩其华杨海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92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