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针灸刀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9066.0 | 申请日: | 2007-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57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素阁;王惠芳;宿连玲;王惠;吕玉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素阁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A61H39/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苗峻 |
地址: | 250031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型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灸刀。
背景技术
临床中,利用针灸针行刺治疗是传统医学的重要内容,在我国源远流长。通常都是通过针灸针破脓、放血、通痹、逐水。目前常见的此类器械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带针柄的毫针,针头尖锐,针体纤细,可刺入皮肤,针柄为圆柱状或缠绕有铜线,便于拿取。另一种是三棱针,针体较粗,针头末端有三棱刃,可用来点刺放血。但现有的针灸针,针杆细,不能剥离、切割病变组织,铲除钙化。即便针体顶端带有手柄,末端带有刀刃,操作过程中也需要右手握住针柄,左手握住针体两手配合才能进行操作。灵活性差,刀刃的前进方向和尺度不易把握,操作过程中极易发生多向旋转和偏移,导致刀口增大,软组织创伤加大。即费时又费力,同时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甚至还会出现治疗不彻底使病症复发的情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操作准确、方便,创伤小,治疗较彻底的针灸刀。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该实用新型针灸刀,包括具有刀刃的针杆,针灸刀针杆比普通针灸针粗,与针杆相对于刀刃端的另一端连接有针柄,针柄呈与人手背曲线相配合的弧形,针杆上设置有一个与针灸刀位于同一平面的手柄。从而在临床过程中,中指、食指握住手柄,针柄紧紧卡在手背上,医生单手即可完成操作,而且由于不需要两手配合,不仅方便,而且更准确,对皮肤和组织产生的创伤小。
针杆上设置有一个与针灸刀位于同一平面的手柄,手柄上设置有一圆形通孔,通孔内径与针杆外径相配合,手柄套装在针杆上并可以在针杆上移动,使用时根据不同情况调整手柄与针柄间的距离。手柄与针杆所在轴线垂直,横截面可呈圆形、椭圆形或六边形,横截面面积大于针杆横截面面积,便于在使用的过程中拿握。通过在针杆上每隔一定距离增加一个刻度圈,如每隔10mm标一个刻度圈,医生可以根据未进入体内的刻度圈数目掌握针灸刀进刀的深浅。避免了进针过浅不能消除病灶,进针过深破坏健康组织的现象。针杆所在的轴线与刀刃所在面的夹角大于0度小于等于90度,可以有效剥离、切割病变组织,铲除钙化。
临床使用时,医生右手大拇指、食指握住手柄,中指抵在针杆上,针杆自大拇指、食指之间的空间中穿出,由于与针杆相连的针柄呈与人手手背相配合的弧形,针柄由硬质弹性材料制作,可以使得针柄根据手背宽度不同适当张缩,从而实现针柄紧密的卡在手背上。针杆可以制作成不同长度,临床使用时根据病变部位选择不同针灸刀。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由于采用了在针杆上设置一个与针灸刀位于同一平面可移动的手柄,针柄呈与人手背曲线相配合的弧状,针杆上增加刻度圈,刀刃所在面与针杆所在的轴线的夹角大于0度小于等于90度的技术方案,医生用单手即可完成整个操作过程,克服了现有针灸刀必须两手进行操作的弊端,便于掌握方向和进刀深浅,操作准确,切口小,对正常组织损伤小,极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病人痛苦。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实现针灸针破脓、放血、通痹、逐水的功能,还能剥离、切割病变组织,铲除钙化,快速彻底,不留隐患。本实用新型针灸刀可由不锈钢材料制作,消毒后反复使用,携带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针灸刀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B-B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针灸刀针杆比普通针灸针粗,包括具有刀刃1的针杆2,针杆所在的轴线与刀刃所在面的夹角为45度,针杆与刀刃端相对应的另一端连接有与人手手背曲线相配合的弧形针柄4,针柄可由硬质弹性材料如硬质硅胶塑料制作,使得针柄可以根据手背宽度不同适当张缩,从而实现针柄紧密的卡在手背上。针杆2横截面为圆形,针杆上每隔一定距离标有一刻度圈,如每隔10mm标一个刻度圈,医生可以根据未进入体内的刻度圈数目掌握针灸刀进刀的深浅,避免了进针过浅不能消除病灶,进针过深破坏健康组织的现象。针杆2上还设置有一个与针灸刀位于同一平面的手柄3,如图2所示,手柄3上设置有一圆形通孔,手柄3套装在针杆2上,圆形通孔内径与针杆外径相配合,所以手柄3可以在针杆2上移动,使用时根据不同情况调整手柄与针柄间的距离。手柄所在轴线与针杆所在轴线垂直,横截面可呈圆形、椭圆形或六边形,横截面面积大于针杆横截面面积,便于在使用的过程中拿捏,操作过程中用力更方便更准确。
临床使用时,医生右手大拇指、食指握住手柄3,中指抵在针杆2上,针杆2自右手大拇指、食指之间的空间中穿出,与针杆相连的针柄呈与人手手背相配合的弧形,由硬质硅胶塑料制作,根据手背的宽度不同适当张缩,使得针柄4紧密卡在手背上。根据不同人的手指长度和拿捏手柄的习惯不同,移动手柄3至合适的位置。医生用单手即可完成整个操作过程,克服了现有针灸刀必须两手进行操作的弊端,便于掌握方向和进刀深浅,操作准确,切口小,对正常组织损伤小,极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病人痛苦。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实现针灸针破脓、放血、通痹、逐水的功能,还能剥离、切割病变组织,铲除钙化,快速彻底,不留隐患。本实用新型针灸刀可由不锈钢材料制作,消毒后反复使用,携带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素阁,未经张素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90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窥式体外心血、体液采集针头
- 下一篇:微机专用配电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