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滚柱直线导轨副插管返向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8961.0 | 申请日: | 2007-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37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宪银;王目才;李惠;武万红;孙善旭;王兆坦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济宁博特精密丝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29/06 | 分类号: | F16C29/06 |
代理公司: | 济宁众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效宁 |
地址: | 272071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线导轨 插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滚柱直线导轨副插管返向器,用于滚柱直线导轨副中作为滚柱的返向器。
背景技术:
滚柱直线导轨副作为机械母机的关键零部件,它的精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导轨副的运动是滚柱通过返向器的换向完成无限循环运动,滚柱直线导轨副滑块返向器直接影响导轨副的综合精度。滚柱直线导轨副滑块返向器目前主要是“整体十字交叉”结构,此结构的两圆弧轨道由4-6件带有圆弧轨道的异形件组合而成,组合后两圆弧轨道是一整体。异形组合件的外形尺寸、两圆弧轨道的外形尺寸、位置度要求非常严格,以此来保证返向器组合后圆弧轨道、外形尺寸的要求。目前国内模具业很难保证其尺寸要求,致使产品手感差,噪音大,综合精度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滚柱直线导轨副插管返向器,解决返向器两圆弧轨道由多个异形件组合而造成精度低、产品性能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它由上下两个插管组成“分体十字交叉”两轨道各自独立的组合结构,插管为内有滚道的L型。
插管端头有与滑块滚柱通道孔定位的圆头,使其滚道与滑块滚道连通;圆头端部有周向定位的槽,与装在滑块滚道内的联接件对接,使截面为矩形的滚道彼此对正。
下插管内端面有与滑块端面定位的凸台,控制下插管装配时的角度,便于与滑块滚道角度对正。
上插管内侧有容纳下插管宽度和厚度的开口槽,装配时,先装下插管,下插管对正后,再装上插管,上插管的开口槽容纳下插管的宽度和厚度,通过下插管控制上插管的角度。装后两插管呈十字交叉型。
上插管外侧有与滚道相通的开口,便于通过该开口向滚道内放置滚柱。
该返向器完全摒弃“整体十字交叉”结构,采用“分体十字交叉”组合结构,与传统结构的最大区别在于两轨道各自独立,互不干扰。插管通过滑块端面插管定位孔定位,与滑块轨道形成两条无限循环的封闭回转通道,以此来实现滑块在导轨上作往复运动的目的。插管材质可由80%的ABS工程塑料和20%的玻璃纤维组成,增加了返向器的强度、柔韧性和使用寿命,提高了产品质量;插管由两组合件组合而成,制作容易,尺寸链减少,换向圆弧轨道位置度容易保证,尺寸精度提高,减小了噪音,制作成本降低;滑块端面插管定位孔与轨道的位置要求,通过数控加工中心加工,尺寸公差、位置度等精度要求均能保证,这样一来,两插管通过滑块端面插管定位孔定位,尺寸位置度一致性有了保证,提高了直线导轨副精度。
该返向器结构及外形设计合理、新颖,通过装配及试用,滚柱直线导轨副的手感得到了改善,减小了噪音,提高了综合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上插管返向器插管1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插管返向器插管1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下插管返向器插管7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下插管返向器插管7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该滚柱直线导轨副插管返向器由上插管1和下插管7组成“分体十字交叉”两轨道各自独立的组合结构,插管1和7为内有滚道4的L型,插管1、7端头有与滑块滚柱通道孔定位的圆头3,圆头3端部有周向定位的槽2,下插管7内端面有与滑块端面定位的凸台8,上插管1内侧有容纳下插管7宽度和厚度的开口槽5,上插管1外侧有与滚道4相通的开口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济宁博特精密丝杠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济宁博特精密丝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89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锥型渐扩式进气静压气浮止推轴承
- 下一篇:用于家庭可上下伸缩的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