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院放射性污水处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8076.2 | 申请日: | 2007-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302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焦其禄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华医特环保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苗峻 |
地址: | 250300山东省济南市长***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院 放射性 污水处理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储存式医院放射性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医院核医学科在应用核素进行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放射性药物的污水,这些污水直接排放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影响,使污水流经区域的群体受到有害辐射,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为解决核素的有害辐射,必须对含放射性药物的污水进行处理使其达标排放,放射性核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随着时间的延长,核素的放射性强度不断降低,使其储存足够时间(十个半衰期左右)达到《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卫生防护标准》然后排放。
目前,采用储存方法处理放射性污水的医院,通常是建一个生物降解池和三个衰减池,污水经过生物降解池后从第一个衰减池的下部流入,上部有一出水管,与第二个衰减池的下部相连,当水位达到上部的出水管的位置,则沿着管道流入第二个衰减池,第二个衰减池的上部也有一条出水管,与第三个衰减池的下部相连,当第二个衰减池的水位达到上部的出水管的位置,则沿管道流入第三个衰减池,第三个衰减池的上部有一出水管,与外界的下水道相通,当第三个衰减池的水位达到出水管的位置则从出水管直接流入下水道内。但是,由于每个衰减池之间的污水是相连通的,衰减池下部新进入的污水很容易和上部的污水混合,没有经过衰减就从上部的排水管排出,达不到排放的标准,从而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医院放射性污水处理装置,它能有效防止放射性污水相混合,单独储存,单独排放,使放射性污水衰减达到排放标准后再进行排放,避免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及对人体的危害。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医院放射性污水处理装置来说,上述技术问题是这样加以解决的:该装置包括生物降解池和衰减池,所述的生物降解池与至少两个衰减池连接,每个衰减池有一进水口,分别与从生物降解池出来的进水管连接,还有一出水口,分别与排水管连接;每个衰减池的进水管处都有进水电动阀门,排水管处都有排水电动阀门;衰减池的侧壁上安装有液位传感器;电动阀门、液位传感器与现场控制器连接。
对于上述装置中的现场控制器由可编程控制器组成,现场控制器与中央控制机之间通过信息线连接,中央控制机由工控微机组成,这样中央控制机可设置在距离生物降解池和衰减池较远的地点,能过工控微机屏幕上的人机交互界面可随时显示工作情况,并进行控制,大大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也防止了放射性污水对工作人员身体的危害。
对于上述装置中的衰减池侧壁上还安装有活度检测仪,与现场控制器连接,这样可随时检测各衰减池中污水的活度值,当达到排放标准时,可随时排放。
对于上述装置中的排水管出口处连接至少一台排放泵,与现场控制器连接,这样可加快污水的排放速度。
对于上述装置中还有一条排气管,排气管的一端分别与每个衰减池的顶部相连,另一端伸出,这样可以把污水储存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排出,保护整个装置的安全。
对于上述装置中还有一条溢水管,分别与每个衰减池的上部相通,这样一旦控制失灵而此时管理人员又不在,没有及时打开排水阀门排放,这时污水可通过溢水管流到其他空池中,避免放射性污水外溢对周围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提高的装置的安全性能。
作为上述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是衰减池的数量为三个,这样在确保放射性污水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减少了控制步骤,并方便现场安装和施工。
由于上述的医院放射性污水处理装置中每个衰减池都有独自的进水口和排水口,单独储存,避免了污水的混合,并且整个处理过程实现了电脑控制全自动化运行,通过微机屏幕的人机交互界面随时显示工作情况,大大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使放射性污水衰减符合排放标准后再进行排放,避免了对周围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医院放射性污水处理装置优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医院放射性污水处理装置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华医特环保器材有限公司,未经济南华医特环保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80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